试题详情
- 简答题根据对《月之故乡》谱例的分析,设计一课时的音乐课。 要求: (1)教学目标:从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进行目标设计,注意行为动词的表述,具有可操作性。 (2)教学环节:关注音乐本体,注重参与体验,注意学习方式,培养学习能力,方法适合全体学生。
- 《月之故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歌曲《月之故乡》,体会并表现歌曲所表达的深切的思乡之情。(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听、辨、感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与内涵。(三)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月之故乡》,知道这是一首多段体的歌曲,能够在甄别相似乐句的异同点中准确演唱并记忆歌曲。二、教学重点能够在甄别相似乐句的异同点中准确演唱并记忆歌曲。三、教学难点旋律中5、6小节与13、14小节的区别。四、教学准备音乐教室、多媒体、音乐教学课件、钢琴。五、教学过程(一)常规发声,声音铺垫1.师生问好。2.发声练习。【设计意图】通过常规发声训练,纠正演唱中的咬字、气息和歌唱位置,为学生把歌唱好做准备。(二)导入新课,激发情感导语:在这美丽的金秋十月,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来完成这节音乐课的学习。提到"秋",我们刚刚过完了一个和"秋"有关的节日,还记得是哪个节日吗?(中秋节)中秋节又叫团圆节,你们在这个节日里都与你的家人团聚了吗?有一位老人,59年没有在家乡过中秋节了,他思念自己的家乡,就写了一首诗叫《月之故乡》,有作曲家把这首诗谱上了曲,就变成了一首歌,现在,老师就为同学们来演唱这首歌曲,让我们来听一听这位诗人是如何思念他的家乡的。【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刚刚过完的中秋节引出课题《月之故乡》。教师演唱--《月之故乡》。【设计意图】教师有感情地范唱,让学生对歌曲形象有整体认识并初步感受歌曲情绪。板书课题《月之故乡》。(三)学习歌曲,挖掘情感1.出示歌曲《月之故乡》曲谱,请学生观察歌曲的结构。2.学唱第一乐段曲谱。【设计意图】试唱主题旋律,加深对主题的印象,为与后面的曲谱比较做准备。3."出示第二段曲谱,与第一段作比较。(1)比较节奏。(2)比较旋律。(3)试唱前两段乐谱。4.出示第三段曲谱,与第一段作比较。(1)比较旋律。(2)比较节奏、(3)试唱前三段乐谱。5.出示第四段乐谱,与第一段作比较。(1)比较旋律。(2)试唱第四段乐谱。(3)试唱整首乐谱。(4)提示注意每一乐段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设计意图】通过相似旋律与节奏的演唱比较,解决演唱时容易唱混淆的问题,并加深对歌曲情绪的把握。6.出示歌词,再次听范唱。7.跟教师钢琴演唱歌词。(四)理解歌曲,抒发情感1.介绍词作者彭邦正。彭邦正(桢)(1919-2003),20世纪闻名海峡两岸与大洋彼岸的诗人,也是一位心系故土的爱国游子。他以《诗玫瑰的花圈》代唱战歌、以《花叫》代唱建设、以《月之故乡》代唱祖国统一、以《梦·致花神之诗》代唱爱心……归乡的夙愿一直魂牵梦萦于其晚年。但由于健康状况,直到辞世,这位阔别故乡59年的海外华文诗坛巨匠,才终于实现了他毕生最大的夙愿--魂归故里,落叶归根。2.再次演唱歌曲《月之故乡》。【设计意图】通过对词作者彭邦正的了解,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内涵,表达歌曲情绪。(五)总结提高,升华情感1.播放《乡愁》视频。2.再次演唱歌曲《月之故乡》。【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视频《乡愁》,引导学生深刻体会游子的思乡之情,随着情感的升华,从"把歌曲唱会"到"把歌曲唱好"。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局域网的三种拓扑结构分别是(),(),(
- 阅读以下教学片段,回答问题。 师:细读第
- 1.建议报考的专业及理由2.报考该专业的
-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年。
- 浮世绘是日本17世纪兴起的一种艺术,它将
- 最近妈妈发现6岁的小胜很难区分“入”“八
- 微机中的外存按存储介质的不同可以分为磁表
- 我国自古就是瓷器生产大国,瓷器工艺闻名世
- 在IE浏览器中,重新打开当前访问的页面,
- ()是整个小学美术的基础性内容,也深受学
- 为此谱例编写四部和声。
- 下列属于匮乏性需要的是()。
- “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体现了课程设计基本
- 《瞎子引路》是根据《圣经》中的一句话创作
- 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包括()。
- The “Backbone of Eng
- 在用低倍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时,甲
- 简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的特征
- 在学唱《青春舞曲》这节课时,一位教师先让
- 建构主义的思想精髓包括下列除了()之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