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2014年央视春晚,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爆红,它深深触动着亿万观众的心,在对亲情的表述和对时光的感叹中传递着正能量,也折射出对“空巢家庭”和“精神赡养”等当下社会热门话题的思考。“时间都去哪儿了”迅速成为一句流行语,也引发了全民的感叹潮。在2014两会上,它同样叩问着人大代表们,对代表们而言,“时间都去哪儿了”是对责任和担当的切切拷问。发声在会上,功夫在平时,只有深入了解,掌握最真实的情况,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表达意见,代表履职尽责的时间多一点,民众的切身利益就会增一分,代表的辛苦指数高一些,人民的幸福指数就会升一点。结合材料,请运用“文化与生活”和“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知识,分析说明这首歌曲爆红的原因。
-
①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歌曲在对亲情的表述和对时光的感叹中传递着正能量,提醒人们珍惜亲情,关爱父母,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歌曲立足实践,反映现实,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与思考。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歌曲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歌曲深深触动了亿万观众的心,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2011年12月1日,安徽省人大常委会
-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
- 抗旱救灾保民生,万众一心破难关&mda
- 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政协主席贾庆
- 2014年央视春晚,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
-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
- 国家宗教局下发的《关于开展创建“和谐寺观
- 2013年9月,第四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
- 近年来,从审计“风暴&rd
-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
- 党的历界三中全运会关于经济改革 上述材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改革开放以
- 在2010年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期间,
- 2009年,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0周年。
- 2010年2月22日,胡锦涛在中共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
- 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复杂多
- 2011年7月18日12时许,新疆和田市
-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经形成了平等
- 2014年5月23日,驻疆部分全国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