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单项选择题据统计,我国城市人群前五位死因,1957年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脏病、脑血管病。到1985年前五位死因顺位变为: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根据社会医学理论,针对这些变化,下列描述不恰当的是()
A、疾病谱、死因谱发生了变化
B、促进了医学模式的转变
C、病因研究应当由单因素向多因素转变
D、应注重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E、人群疾病频率与严重程度增加
- E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用于评价人群健康状况较为敏感的指标是()
- 某男,做化工厂聚合釜清釜工28年。乏力、
- 《2000年世界卫生报告》中指出,中国居
- 创造性是科研工作者选题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生产环境气象条件不包括().
- 就业前健康体检的目的是()
- 职业性有害因素不包括哪些()
- 职业病的特点不包括()
- 苯主要以下列哪种途径进入人体()
- 某化工厂男工,36岁。因厂内氯气缓
- 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劳动者是否发生职业性
- 铅的毒作用早期症状为()
- 铅吸收是指尿铅含量()
- 下列属于气溶胶成分的是()
- PQLI是评价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其
- 苯在人体中主要分布于()
- 划分社会阶层的主要依据是()
- 下列属于访谈法是()
- 反映人群健康状况最重要、最敏感的指标是(
- 关于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下列不正确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