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试述田间CO2浓度变化规律和CO2浓度与作物产量的关系。“通风”的含义?
-
①周年变化规律。一年之内,在田间有作物生长的季节,由于光合作用固定CO2数量增加,空气中的CO2浓度较低,而非生长季节,CO2浓度较高。
②周日变化规律。在一天之内,作物群体内CO2浓度有明显的规律性变化。午夜和凌晨,群体内CO2浓度很高,这是由于在此期间CO2有补充而无消耗的缘故。清晨日出之后,光合作用逐渐加强,浓度逐渐下降;接近中午,光合作用旺盛,CO2浓度降至最低值;傍晚日落后,光合作用停止,CO2浓度又复上升。
③田间群体内的CO2浓度变化。作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CO2不但来自群体以上空间,而且也来自群体下部,其中包括土壤表面枯枝落叶分解、土壤中活着的根和微生物呼吸、已死的根系和有机质腐烂等释放出来的CO2。据估计、群体下部供应的CO2约占供应总量的20%。
④CO2浓度的垂直分布。在作物群体内部,接近地面的CO2浓度经常是比较高的。在一天之中,午夜和凌晨,越接近地表面,CO2浓度越高。白天,由于光合作用消耗,群体上部和中部的CO2浓度较小,下部稍大一些。作物群体上层光照充足,但CO2浓度相对较低,下层的C02浓度较大,光照却又较弱,各自都成了增加光合成的限制因子。这便是在作物生产上要十分重视通风透光的原因所在。
提高CO2浓度可以促使某些作物增加产量。不同作物对高浓度的二氧化碳的反应是不同的,比如C3作物(大豆)对高浓度二氧化碳的反应比C4作物(玉米)要好一些,C3比C4作物对CO2浓度增加的反应更为敏感。但是,空气中的CO2浓度并非越高越好。当CO2浓度增高到一定的限度时(譬如,对小麦来说,CO2浓度达到0.12%时),光合速率即开始下降。
“通风”的含义。“通风透光”中的“通风”主要指C02的流动和补充。作物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吸收消耗群体内部和群体周围的CO2,而补充CO2则主要依靠空气湍流和气体扩散。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简述作物生产的特点。
- 光能利用率低的原因及提高方法?
- 小麦成熟期间各个绿色器官进行光合作用相对
- 春玉米一般当表层5~10cm的土温稳定在
- 对种子的生活力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是()
- 忌连作的作物和耐连作的作物主要有哪些?
- 标准化栽培
- 简述洪涝和渍涝的区别。
- 我国的野生稻有几种?()。
- 如何降低保护设施的温度?
- 大树、大苗栽植前的修剪、包树干目的是保持
- 按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分类,下例属于短日照
- 以营养器官作为主产品的作物,经济系数较高
- 小麦被称为“世界性的粮食”,()为“亚洲
- 净同化率(NAR)
- 番茄“脐腐”病是植物体内主要缺乏那种元素
- 试分析水稻叶龄余数3.5追施速效N肥,对
- 用矮壮素控制小麦拔节,通常应在拔节期到来
- 蔬菜按产品器官分类的话,分为根菜类、()
- 长日照植物要求日照时间长于一定的临界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