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简述不锈钢的贫铬理论及提高不锈钢抗晶间腐蚀的措施。
  • 不锈钢在弱氧化性介质中发生的晶间腐蚀可以用贫铬理论解释
    (1)奥氏体不锈钢
    碳在奥氏体中的饱和溶解度小于0.02%,一般不锈钢的含碳量都高于这个数值,当不锈钢从固溶温度冷却下来时,碳处于过饱和,受到敏化处理时,碳和铬形成碳化物在晶界析出。由于碳化铬含铬量很高,而铬在奥氏体中扩散率很低,这样在晶界两侧形成了贫铬区,其含铬量低于12%。因而钝化性能与晶粒不同,即晶界区和晶粒本体有了明显的差异。
    (2)铁素体不锈钢
    碳在铁素体中的溶解度更小,但铬在铁素体中的扩散速度较大(比在奥氏体中大两个数量级),这样的特点使铁素体不锈钢甚至从高温区快速冷却时也较易析出碳化铬。形成晶界贫铬区。在700~800℃退火时,由于铬比较快自晶粒内部向晶界扩散而消除贫铬区,从而使晶间腐蚀倾向降低。
    (3)提高不锈钢抗晶间腐蚀的措施:
    A.固溶处理,避免敏化处理
    B.加入稳定元素钛或铌
    C.降低含碳量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