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中国民间叙事长诗的产生和发展,大致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 民间叙事长诗是人民群众创作和传唱的一种篇幅较长的叙事性歌谣,又称为长篇叙事诗和故事歌。
    我国(这里以汉族为代表)民间叙事长诗的产生和发展
    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雏形阶段:早在先秦时期,《诗经》中的《氓》、《静女》等,可以说是民间叙事诗的雏形。
    2、趋向成熟:汉乐府民歌中的一些小叙事诗(如《孤儿行》,《妇病行》,《十五从军征》,《陌上桑》等),较之雏形,显然有了较大发展。特别是汉乐府民歌《焦仲卿妻》与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不论在故事情节的表现,人物形象的刻画,以及语言艺术的锤炼,都标志着我国古代民间叙事诗达到了成熟的地步。
    3、繁荣阶段:明清以来,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先后出现了数量相当可观、质量大有提高的民间叙事长诗。它们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唱述本民族或本*地区阶级斗争、民族斗争,民族近现代英雄人物,劳动生产,爱情婚姻,习俗风情,传说故事,等等,其中在群众流传甚广、享有盛誉的,如《阿诗玛》(彝族),《召树屯》(傣族)等。
    从先秦一直到近现代,我国民间叙事长诗的发展轮廓颇为清晰。饱吸生活的乳汁,博采艺术的养料(本土的,外来的,文学的,艺术的),长期探索(以致某些时期的踟躇),不断发展;由短到长,从简到繁,以至汪洋恣肆,山花烂漫,出现自明清迄今的我国各民族民间叙事长诗的繁荣昌盛景象。这是符合我国历史进程和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的。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