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试论唐朝税赋制度的变化。
- 即从“租庸调法”到“两税法”的过程。租庸调法沿袭自南北朝以来的租调法,是和“均田制”相互并行的。“租”为丁男每年响国家交纳租粟两石或稻三石。“调”是对乡土特产征调,如蚕乡的绫或绢,非蚕乡的布或麻等。“庸”是为代替丁男为国家服役的折算,即不服役的丁男需纳绢或布等。唐中期以后由于灾荒频仍,人民无法纳租庸调,在均田制被破坏之际,租庸调最终难以继续实施。唐朝中后期,改由施行两税法制度,即主要征收户税和地税,分夏秋两次征收,增加了国家的收入,削弱了大户的特权。但这一制度最终也出现弊端,官吏作弊,临时课征,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清末为预备立宪而在地方设立的采集舆论的机
- 汉朝律典的代表是()。
- 《唐律疏议》指的是()。
- 夏、商、周三代的法律用来命名的是()
- 宋朝法律制度有哪些重大发展?
- 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作(),关于借贷方面的契
- 《尚书‐吕刑》是西周时期的成文法典。
- 唐玄宗开元时期由李林甫主持编定的()是中
- 秦律中故意称为()。
- 清朝每年复审刑部判决的或京师附近的斩监候
- 秋审
- 简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规
- 战国时秦国在简公七年(公元前408年),
- 不属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儒家化集中表现的
- 简述《钦定宪法大纲》的历史意义。
- 均田制始自()。
-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法典()
- 《晋律》在刑名律后增加,丰富了刑律总则的
- 贯彻保障人权原则,是边区主要的刑法原则
- 1937年《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确立的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