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 论软件可靠性评价 软件可靠性评价是指选用和建立合适的可靠性数学模型,运用统计技术和其他手段,对软件可靠性测试和系统运行期间的软件失效数据(也可能包含软件生命周期内其他可靠性数据)进行处理,并评估和预测软件可靠性的过程。 软件可靠性评价是软件可靠性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可在软件开发过程实施, 也可针对最终软件系统实施。软件可靠性评价的难点在于软件可靠性模型的选择和软 件可靠性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请围绕"软件可靠性评价"论题,依次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论述: ①简要概述你参与实施的软件开发项目及你承担的主要工作。 ②说明你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选择的软件可靠性模型,并论述在软件可靠性模型选择时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 ③收集软件可靠性数据时经常遇到的问题有哪些?简述你收集软件可靠性数据时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 写作要点
    ①说明软件开发项目的基本情况及自己承担的主要工作。
    ②当前的软件可靠性模型众多,但并没有一个最好的或者可以适用所用软件系统的软件可靠性模型,因此对于不同的软件系统,出于不同的可靠性分析目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软件可靠性模型。
    常见的10类软件可靠性模型有种子法模型、失效率类模型、曲线拟合类模型、可靠性增长模型、程序结构分析模型、输入域分类模型、执行路径分析方法模型、非齐次泊松过程模型、马尔可夫过程模型和贝叶斯分析模型。
    软件可靠性模型的选择主要需要考虑以下4个方面:
    模型假设的适用性:模型假设是可靠性模型的基础,模型假设需要符合软件系统的现有状况,在软件系统中与假设冲突的因素达到几乎不存在的程度。
    往往一个模型的假设有很多,需要在选择模型时对每一条假设进行分析,评估现有软件系统中不符合假设的因素对可靠性评价有多大影响,以确定模型是否符合软件系统的可靠性评价工作。
    模型预测的能力与质量:预测的能力和质量是指模型根据现在和历史的可靠性数据,预测将来的可靠性和失效概率的能力,以及预测结果的准确程度。
    因此,应尽可能选择比较成熟的、应用较广的模型。
    模型输出值能否满足可靠性评价需求:根据可靠性测试目的来确定哪些模型的输出值满足可靠性评价需求。重要的可靠性定量指标包括当前可靠度、平均无失效时间、故障密度、期望达到规定可靠性目标的日期、达到规定可靠性目标的成本要求等。
    模型使用的简便性:模型使用的数据在软件系统中易于收集;模型应该简单、易懂;模型应该便于使用,最好有工具支持。
    三、软件可靠性数据的收集是一项艰巨而又烦琐的工作,受到许多潜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常见的问题如下:
    可靠性数据规范不一致,对软件进行度量的定义混乱。
    数据收集过程存在于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但由于成本等因素,其连续性往往不能保证。
    缺乏有效的技术和工具支持,难以进行自动分析。
    数据完整性不能保证,收集到的数据大多数是不完全的。
    数据质量和准确性不能保证。
    缺乏可靠性数据的交流与共享。
    考生应叙述在项目中遇到了上述中的哪些问题。
    可供采用的解决方法主要有:
    尽早确定可靠性模型,明确需要搜集的可靠性数据,确定涉及的术语、记录方法等。
    制订可实施的可靠性数据搜集计划,并指定专人负责。保证数据的收集和验证与软件开发过程同步进行。
    重视软件测试特别是可靠性测试产生的测试结果的整理和分析。
    尽可能地利用工具进行收集工作,如利用数据库进行存储和分析等。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