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介《声无哀乐论》。
- 《声无哀乐论》是嵇康所著的一本音乐美学著作,其基本观点是:音乐不能表达人的喜怒哀乐的情感。他认为音乐是客观的实体,哀乐是情感的表现,两者没有直接的联系,从而否定了音乐能表现人的哀乐情感,不承认音乐有一定的思想内容。他说,音乐是可以感动人的,音乐可以引起人们的哀乐之情,但并非音乐本身表现了什么哀乐。他认为音乐只不过是一种“和声”,它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哀乐,只是由于哀乐“先遘于心,因和声后而显发”的。在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史中,大多数的音乐美学文献都认为音乐能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或表现一定的内容,而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而独树一帜。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是汉代出现的一种多人演唱形式,表演方
- 法国浪漫主义三杰是:柏辽兹、文学大师()
- 《澧水船夫号子》是()民歌,《放马山歌》
- 1894年法国作曲家()的《弦乐四重奏》
- 印象派作曲家代表有()。
- 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是哪位?()
- 美声歌唱起源于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盛
- 音乐欣赏的基本方式是下面哪一项()
- 在20世纪其风格被称为“神圣简约主义”的
- 京剧是在()和()的基础上,吸收了()、
- 18世纪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继承者,19世纪
- “声乐套曲”在舒伯特的声乐作品中占有重要
- 下列哪首歌曲是适合女中音演唱()。
- 秧歌剧是在新秧歌运动开展的情况下产生的,
- 简介《声无哀乐论》。
- 歌曲《祖国颂》采用的演唱形式是()
- 审美偏好是依据下面哪一项标准的()
- 舒曼是被誉为“歌曲之王”的作曲家。
- 门德尔松的创作题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文学
-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西北风的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