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文心雕龙》的)“才、气、学、习”说
- 刘勰说:“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指的就是作家个性形成的四个方面:才、气、学、习。才,指作家才能;气,指作家的气质个性。学和习则指作家的学识和修养。这四个因素又可以分为先天禀赋和后天培养两类。才和气是先天的,各人因禀赋不同而各异;学和习则是后天的,是和作家的努力与他所生活的环境影响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作家的才气虽然有先天好坏的差别,但是又受到后天学和习状况的影响而有所发展并逐渐定型。刘勰对作家才性分析之重视后天作用的思想,是和他重视社会生活实践对作家作品影响分不开的。刘勰比曹丕之只强调先天作用大大前进了一步。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如从启蒙者与大众之关系的角度看《复仇》,
- 张爱玲的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发表于()
- 20世纪文学批评的理论化特征主要表现为(
- 18世纪欧洲文学批评普遍强调()
- 在新批评中,布鲁克斯用“语境对一个陈述语
- 教材指出:韩愈提出了“气盛言宜”论,所谓
- 《古诗十九首》是哪个时代的作品()。
- 简述毛宗岗所概括的小说艺术结构的方法。
- ()是张爱玲的长篇小说。
- 得意忘言
- 批评的否定精神是评论者()的体现。
- 教材认为:曹丕提出的“文以气为主”中的“
- 意境说和()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两大
- 我国小说批评中,()对《水浒传》的评点和
- 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从鉴赏诗歌的
- 下面哪一位词人的创作曾被王国维称为“创调
- 试述刘勰的文学发展观。
- 钟嵘评诗,把历代五言诗人分为两大体系,它
- 沈德潜在诗歌理论提出了()。
- “文学”一词,最早大约见于《()》,为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