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陈老师是一名新教师,她认为自己具有年轻、活泼、大方、热心、口才好、有感召力、语言表达清晰等优势,很有当教师的天賦。她为即将成为一名高中政治课教师而兴奋。这天她要上的第一堂课是高一年级的政治课,讲授“市场交易的原则”。为此,她早已做好了准备,可课后令她困惑不解。她按照教参精心准备了教案,制作了课件,甚至连教案都背得很熟了。可课堂的实际教学却不尽如人意。大家都说自己在背教案。自己也感到上课时,确实离开教案就不知说什么了。更可气的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强买强卖对交易的影响,以进一步认识为什么要遵守自愿原则,也体现课堂教学中的双边互动,她设置了问题,即“课文中所列举的强买强卖的事例是否在自己身上发生过?当时是什么样的情况?”要学生交流、讨论,学生回答虽很踊跃,但说着说着,就说跑了题,说到买卖时怎么和老板吵架上去了。为什么就跑题了呢?学生的回答为什么与陈老师的期望不同?请用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知识进行解析。
  • 案例中陈老师造遇的情况主要与她没有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课堂进行组织有关。在组织课堂时,我们要完成九大事项,即引起学生的注意、解释教学目标、唤起先前经验、呈现教学内容、提供教学指导、展现学习行为、适时给予反馈、评价学习结果、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陈老师第一堂课的标准化东西准备得过多,脱离学生实际,组织的课堂是没有多少灵活性的,核心就在于她对学情了解不够,即对于学生情况和他们的知识背景不了解。这就无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课堂上由于太过固定,形式不具灵活性,也会让自己和学生感到教学的被动。
    在呈现教学内容时,陈老师没能够脱离教材的束缚,生搬硬套教材内容,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我们在教学中呈现教学内容时要根据教学材料的性质、学生学习的特点和预期学习结果等问题,采用多变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此外,尽管在教学中陈老师想用讨论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但是在设置讨论题的时候,指向不明,有误导的地方。她设置的问题“课文中所列举的强买强卖的事例是否在自己身上发生过?当时是什么样的情况?”,没有紧密结合课文,只起到了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的作用,没有提出与之相关的逻辑性问题或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迁移。且后一句话“当时是什么样的情况”的引导语引发了学生的跑题,都“说到买卖时怎么和老板吵架上去了”。因此,在教学中为了达到目的,可以根据目标这样提问:“课文中所列举的强买强卖事例是否在自己身上发生过?请结合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例说说为什么要遵守自愿原则?”这样设置的话,可以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能更紧密地围绕问题本身。
    教学组织中还需要对教学的过程进行即时的反馈,陈老师在讨论时没有注意引导和监控,课堂操作过于机械,忽视了课堂的生成性。从“大家都说自己在背教案。自己也感到上课时,确实离开教案就不知说什么”可见一斑。只希望学生按照自己的预定思路发展,忽略了学生关注的关键和知识接受的程度,同时在发现学生讨论偏题之初没有进行良好的引导,让学生讨论的中心脱离论题,从而没有达到讨论的目的。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