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如何理解实则阳明,虚则太阴?
  • “实则阳明,虚则太阴”是后世医家概括阳明、太阴的生理病理特点后提出的论断,对于学习者正确理解阳明病、太阴病的病理特点,并从整体上把握其辨证论治的规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首先从生理特点上看:阳明胃与肠,属六腑传化物,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大肠主传导糟粕,皆以降为顺;喜润恶燥,属阳土,主燥;又多气多血,阳气最旺。太阴者脾与肺,属五脏藏精气,脾主运化、转输精微,以升为健,且通调水道;喜燥恶湿,属阴土,主湿。
    其次从病理特点上看:阳明病是六经病证中期的阳热极盛阶段,以“胃家实”(胃肠热炽津伤化燥)的里热实证为主;太阴病是六经病证中期的里虚寒证阶段,以“脏有寒”(脾阳虚弱,寒湿内盛)为基本病机。
    再从临床特点上看:阳明病和太阴病都可见腹满、腹痛、下利、食不下等症,然而其症状特点、病机性质却截然相反。凡属阳明病者,皆呈阳热实之特征,凡属太阴病者,皆呈阴寒虚之特征。
    最后从治疗上看:阳明病治以清热攻下,以祛邪为主;太阴病治以温阳散寒,以补虚为主。
    因此可见,阳明与太阴,无论是生理还是病理,一腑一脏、一阳一阴、一寒一热、一虚一实,二者性质相反。故前人有“实则阳明,虚则太阴”之说。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