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 什么才是真正的共享产品?哪些伪共享产品正大行其道?《法制日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记者近日发现,一位名为“者也”的知乎用户发布了关于“共享红酒”的信息,其中写道:“共享经济,共享社会,你共享了吗?今天我来跟大家一起共享红酒,既能免费喝红酒还能赚到钱”。红酒如何共享?如何又喝酒又赚钱? 7月3日,南昌当地媒体报道,“共享e伞”的3万把共享雨伞在投放半个月后,已经难觅踪影。媒体援引市民声音称,“投放了没几天就全部不见了,全被人拿回家了。”对此,“共享e伞”创始人赵书平回应称,在进入的11个城市都出现了“一伞难觅”的现象,但这是正常的,当初投放的初衷就是藏伞于民,主张市民把伞带回家。 除了共享雨伞,共享纸巾也是公众质疑的对象。据媒体报道,共享纸巾机主要投放在餐饮店、医院、市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场所,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支付0.5元就能领取,也可通过分享链接给好友免费领取纸巾。共享纸巾开发者不靠纸巾赚钱,而是希望引来人流再通过微信公众号吸粉、液晶广告屏、餐厅预订等方式盈利,未来还可搭配销售矿泉水等产品。 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共享书店、共享睡眠舱……在“共享经济”的旗帜下,各类“共享产品”层出不穷。很多共享产品给公众的生活带来便利,但也有一些“共享产品”令人困惑,受到质疑。对此,你怎么看?
  • 所谓共享经济,本质是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劳动力和各类资源,通过线上平台合理分配给不同的用户在不同时间使用。这样一来,不但提高了各类资源的使用效率,还在很多应用场景为用户提供便利,同时进一步扩大了社会消费需求。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IT技术的深入,共享经济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在共享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却乱象频出。不但出现了共享马扎等“奇葩”共享,还因侵占大量公共资源被外界广泛质疑。
    造成共享经济跑偏的原因,是以“旧经济”思维来运营“新经济”形态。采用传统的运营“套路”,往往不能发挥共享经济的全部“能量”。例如,共享充电宝等应用仅仅是拷贝了共享的形式,并不能让充电宝被高频次的使用;而大量投放的共享单车在大多数时间内会被闲置,不但增加了企业成本,还会侵占道路资源,造成各种社会问题。
    防止共享经济跑偏关键是要回归共享经济的本质,以科学化的运营方式提升共享经济的共享效率。例如,共享单车就完全可以利用大数据来预判用户的流动情况,优化车辆的投放,减少不必要的投入。而被外界诟病的乱停车等问题,也可以利用相似的技术,以虚拟停车位等方式解决。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