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单项选择题小说《陈奂生上城》的结尾,我们看到()。
A、陈奂生的身份在乡民眼中提高了
B、陈奂生的身份没有任何明显的外在变化
C、陈奂生的身份下降了
D、陈奂生离婚了
- A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简析陈白尘《升官图》的创作背景。
- 新时期改革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有蒋子龙的(
- 60年代初期,《北京晚报》首先开辟了以“
- 《百合花》在刻画人物性格时采用了()。
- 有“伤痕文学”美学宣言的是哪部作品?为什
- 在文革时期的地下文学创作中,()的小说《
- 京剧《红灯记》的编剧和导演分别是( )和
- 请简述“益中信托公司”垮台的经过。
- 七月派小说
- 在“文革”中大行其道的所谓“三突出”原则
- 简要说明“两个口号”论争的意义。
- 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专门性的散文刊物是()
- 林燿德散文的结构,常常是段落间缺乏有机的
- 刘心武的小说()是我国新时期文学的第一声
- 新时期的中青年女性散文作家主要有宗璞、张
- 1954年10月成立的创世纪诗社的主要发
- 丁西林发表的第一部戏剧是什么?()
- 《茶花赋》中,作者通过“茶花”所刻画和赞
- 于2015年10月逝世的诗人是()。
- 《什么是新文学》的作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