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课例点评题:对下面七年级音乐课《牧歌》这一课例教学过程的分析,并点评。【课题名称】《牧歌》一、教学目标1.学会唱《牧歌》。2.通过欣赏,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能听辨马头琴音色。3.学会用竖笛吹奏《蒙古小夜曲》。4.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二、教学过程(一)唱歌1.请学生从课本的谱例上找出描绘颜色的字词,提示学生讨论这些美好的视觉形象是如何通过音乐来展现的。2.请学生从谱例上找出相近的旋律片段。(比如:第1、2小节与5、6小节,9、10小节在节奏上相同;最后4小节基本上是5-8小节的低五度变化形式。)3.采用跟随录音(CD唱片)哼唱、教师范唱、随琴教唱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唱《牧歌》。4.组织学生演唱。可以采用全班齐唱、小组唱、上下句接唱等方式进行。5.跟随录音或钢琴伴奏放声高歌。(二)欣赏1.《牧歌》(1)向学生介绍:《牧歌》已经被改编为多种舞台表演形式,如大提琴独奏、小提琴独奏、无伴奏合唱等。下面我们听听由作曲家瞿希贤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牧歌》。(2)播放录音。(3)提出问题:无伴奏合唱《牧歌》与原民歌在表演方式上有什么不同?(4)根据学生回答,介绍无伴奏合唱的有关常识:无伴奏合唱曾经被认为是合唱的最高艺术形式之一。顾名思义,它没有伴奏乐器,但由人的不同音色,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同样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比如我们所听到的这首无伴奏合唱《牧歌》,在艺术价值、表现意境上与原民歌基本相同,但在表现的力度和表现幅度上较原民歌的单一声部要丰富。(5)请学生结合教科书中的画面和对蒙古族民歌的介绍文字,谈谈欣赏这首作品时的感受。2.《万马奔腾》(1)向学生介绍: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因为琴头上雕有马头装饰,故称之为马头琴,马头琴的音色比较独特。马头琴的演奏也比较有特点,虽然它与二胡一样是两根弦,但演奏时琴弓像大提琴。(2)播放录音。(3)参看教科书上的两幅图,用语言描述你听这首乐曲的感受。(三)音乐表现--吹竖笛1.画出这首乐曲的拱形旋律线。2.了解这首小曲的节奏特点。3.自己练习5分钟,看谁先学会,看谁吹得好。4.以不同方式抽查。5.鼓励学生创作一条相关旋律或长音,与之形成对比。6.尝试着练习两声部的重奏。
- 本教学课例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不明确,缺少教学重难点、小结与作业环节。教学目标应按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方面来进行展开,并且教学内容是按照教学目标来进行设计的,由于教学目标不明确,导致教学过程比较混乱,教学内容不突出。教学目标可以更改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蒙古族的地域及民族风俗特点,通过动听的旋律表达内心对蒙古族生活的向往与热爱之情。过程与方法,在参与学唱歌曲的过程中,体验歌曲辽阔的情绪和动感的旋律。知识与技能,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学会演唱歌曲《牧歌》并初步了解无伴奏等知识;本课例的教学重点可以为体验蒙古族民歌的风格,把握《牧歌》歌曲的特点。教学难点可以为无伴奏合唱及演唱声部。因为这一教学课例是唱歌课,所以第一步应该是先欣赏,然后再学唱,顺序应该打乱一下,并且可以把《万马奔腾》作为本课例的导入,这样相对会更加适合。吹竖笛可以作为巩固与提高的环节;小结与作业环节可以设计为:今天,老师和大家去欣赏感受了很多形式的《牧歌》,大家也发挥了自己的想象,丰富了《牧歌》的表现。同时,我们也进一步了解了内蒙古这个热情、幸福、自由的民族。课后,请同学分去收集更多蒙古族的歌曲进行欣赏。本教学课例还是有一定的逻辑的,只是顺序上还应该再调整,内容上应该再完善一些。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自评、互评、()三种评价方式相结合,是实
- ()是亨德尔除歌剧之外最重要的创作领域。
- 案例: 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
- 以对比、发展和统一的原则为基础所形成的一
- 下列拍号属于混合拍子的是()。
- 下列音乐家哪个属于浪漫主义乐派?()
- 我国最早刊印的古琴曲集是朱权编印的()。
- 以中国唐诗的译文版作为自己作品歌词的奥地
- 《音乐之声》是根据同名音乐剧改编,剧情讲
- 音乐教师是否采用了合理的教学策略与手段,
- 音乐教学事件的发生往往具有(),教师既无
- “国际标准音”在五线谱高音谱表上的位置是
- 下列属于蒙古族歌舞形式的是()。
- 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沟通学生
- ()多在户外演唱,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
- 《卡门序曲》的作者是()。
- 下列()不属于传统音乐教育体系所包含的属
- 下列音乐术语中速度比Andantino慢
- 中国古代歌曲《满江红》是歌颂()的歌曲。
- 下列速度标记由慢到快排序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