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颍州的孩子》与杨紫烨的纪录片创作分析。
  • 纪录片《颍州的孩子》详实的记录了受艾滋病影响的家庭和艾滋孤儿的生活。片中以三组孩子为主要线索,从小被人歧视的艾滋病患孤儿高峻、父亲感染艾滋死亡的黄家三兄妹、父母感染艾滋双亡的病患孤儿任楠楠和她的姐姐们。这三组孩子因为他们具体情况的不同,在整部纪录片中担当着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影片中所拍摄的对象和事件都是真实的,如果这成为《颍州的孩子》之所以为纪录片的基础,那么下面这段话或许能解释为什么它能成为一部优秀的纪录短片:“影片中的人、事、物虽然与它所源本的真实世界之间,可以一一对应,但影片受限於镜头的涵盖角度、纪录的时间长度、放映的时间长度等因素,无法包含全部的真实世界。因此,影片所再现的世界,充其量只是真实世界的一小部份而已。纪录片工作者在这里所扮演的中介者的角色,因而就不是过往大家所认为的那么中性或中立了。他将摄影机的透镜朝向哪里,而不朝向其他地方,就是一种对真实世界的选择与诠释;他将拍摄下来的影像用不用在最後放映的影片中,以及以何种次序组合成一部影片,也代表他对真实世界的一种选择与诠释。”
    有这样一种观点,所有的电影都可以被称为纪录片,因为纪录影像的内容也要经过选择和编排从而反映影像的意义;而电影声音和画面所记录的内容,也需要经过导演的选择和介入。但二者是有区别的,“在剧情片中,我们的注意力从对真实人物的客观记录转移到对想像中的角色的虚构。在呈现于眼前的虚构世界里,我们的怀疑暂时休眠。在纪录片中,我们则始终关注摄影机前所呈现的真实记录。对于银幕上所表现的社会现实,我们坚信他的真实性。我们继续假设,声音与影像和他们所记录的事实之间的指示关系,证实了电影与现实的关联,这个现实并非电影的虚构。纪录片通过对现实世界指示性的记录,‘再现’现实;它以一个独特的视角或观点完成某种记录,从而‘表现’现实世界。‘再现’的事物成为‘表现’论点或观点的证据”。因此,纪录片所谓记录的意义,在于对事物的逼真再现;然而所记录的真实又是具有观点的表述,“我们认识了社会现实,同时又认识了对现实的表述,我们期待在这两种认识之间左右逢源”。《颍州的孩子》的拍摄方式,便是非常成功的“左右逢源”的注脚。它的素材的真实,在风格化情感化的编排当中,越发具有震慑人心的力量。纪录片为什么一定要冷静的镜头?为什么一定要不带主观色彩的叙述?如果纪录片还执著于表面的真实,那么它的路就要走到尽头了,“真实电影”的衰落就是写照。既然纪录片无法避免观念的表达,那为什么不让我们用更打动人的方式去纪录素材表达观点?面对拍摄对象,我们的情感如此真实。或者我们应该强调的不是影像素材的真实,而是对真实影像进行加工的情感真实;只有创作者秉着正义和良心的职业道德,以艺术化的方式对素材打磨和锤炼,方能触摸到纪录片实质的真实,触摸到艺术的真实。按照布莱希特的方式,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 《颍州的孩子》是一面由良心之师用锤子加工过的观照世界镜子。从前面的分析我们看到,《颍州的孩子》一片中选取的事件和场景,以及对这些事件和场景的编排,极具说服力和感染力;正是导演富有创造性的选择与诠释,造就了《颍州的孩子》打动人心的魅力。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