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单项选择题女性,24岁。近2年每年自6月份以来每天有低热,38℃左右(37.8~38.2℃),发热时间不定,伴心悸乏力,10月份开始体温正常。其长期低热最可能原因是()。
A、体内有慢性感染灶
B、神经功能性低热
C、风湿性关节炎
D、感染后低热
E、原因不明周期热
- B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在钩虫生活史上感染人体的阶段是()。
- 对观察单位用定量的方法测量某项指标所获得
- 男性,26岁。在收割稻谷后突然发热、畏寒
- 鼠疫患者的临床类型是()。
- 药物治疗效果的评价实验研究中,常常会采用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皮疹的特征是()。
- 某一家人,吃了自制的豆酱后,出现全身疲倦
- 筛查的主要目的是()。
- 军团菌的重要分类依据是()。
- 判断某传染病是否为医院感染引起的主要依据
- 砷有亲硫的特性,所以受其干扰的酶主要是(
-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有()。
- 置信区间与医学参考值范围相比,两者()。
- 确诊伤寒、副伤寒血清特异性抗原阳性依据。
- 感染性腹泻广义是指各种病原体肠道感染引起
- 地方性斑疹伤寒与流行性斑疹伤寒最重要的鉴
- ARDS常见于流行性出血热的()。
- 感染人体后可引起“恐水症”的病毒是()。
- 能引起人类猩红热的主要毒素物质是()。
- 在治疗前确诊为猪带绦虫病的依据是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