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2)课文摘录:《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肯定了陈胜、吴广反抗暴秦的首创精神,指斥了暴君、酷吏的罪恶,大胆地评论了汉武帝的功过,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这部书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渔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被普遍使用。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作“蔡侯纸”。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要求: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的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
  • 【参考设计】一、导入新课:在引入新课之前,教师可以通过简单介绍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社会进步与相对应的文化成果对应出现的规律,向学生抛出在秦汉时期会有哪些文化成就出现呢?接着,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包括本节课所要讲授内容在内的秦汉时期文化成果,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讲授新课: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司马迁在朝堂之上为李陵投降匈奴行为辩解而遭厄运、立志完成家父的著书遗志的历史小故事,引出司马迁所写的《史记》。此时,教师为了达到知识正向迁移的效果,可以将班级内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准备一篇曾经学到、看到的出自于《史记》的文章或故事,通过内容的复述分析其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也可对《史记》本身做分析。在规定的时间内,小组内的学生根据自己所学过的相关知识,对熟悉的、出自于《史记》的文章或故事进行复述,并分析其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各小组的表述形式不应局限于单纯的说,可以采取情景再现、诗词朗诵等形式,生动表现所述内容。教师对学生的讲述加以简要点评,对其中的正确之处加以表扬,对错误之处加以澄清。教师点评结束后,结合教材内容对《史记》的作者、成书经过、内容和文学、历史意义加以总结归纳。此部分结束后,教师以《史记》成书时的承载形式为切入点,引出造纸术的发明和造纸技术的传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按照教师的相关提示自行阅读有关造纸部分的内容。学生阅读完毕后,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对造纸术的产生、革新和对文化传播起到的历史作用进行讲解。三、课堂小结教师通过黑板上的树状知识结构图,对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回顾,帮助学生明确需要掌握和记忆的知识。四、课后作业完成相关的练习题,为教师所留的复习和预习内容作准备。五、教学反思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形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和授课新模式,践行新课标的设计理念;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正确识记和思考解答问题的能力;以知识拓展为载体,丰富学生学习内容,树立正确知识观念和其他价值理念。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