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简要分析孟子以“仁政”为中心的法律思想
  • "仁政"是孟子思想的核心。孟子的"仁政"主要着眼于调整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的矛盾。孟子论法也以"仁政"为指导,围绕着"省刑罚,薄税敛"这一中心展开。
    A."正经界",保障土地私有
    战国中期,土地兼并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孟子认为,要实行"仁政"就必须制止兼并,运用法律的强制力量保障各贵族以及百姓对土地的四有。首先是要划分和确定土地的疆界,土地归属确定,赋税、徭役各级官吏的俸禄自然就确定了。
    B."薄税敛",征收赋税徭役有定制
    孟子认为,要得到民心和发挥教化的作用,最根本的办法是在经济上"推恩"于民,限制过分的剥削。在经济立法上坚持"民有恒产"、"薄其税敛"、"不违农时"等原则,勾画了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的思想构图。
    C."省刑罚",反对繁法苛刑
    孟子强调仁义之国,但也不否认法律的作用。面对战国时期各诸侯的严酷刑罚,孟子主张"省刑罚","不嗜杀人"。"省刑罚"既减少刑罚方面的规定,减轻刑罚的危害程度。"不嗜杀人"即慎重的运用死刑,不依靠杀人来维持统治。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