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述理性电影。
- 爱森斯坦在20年代后期提出的概念。他认为电影的艺术目的不仅在于形象表现之实,还要能表现概念,增加电影手段表现力,增加认识现实手段可能性。但在具体的创作中,这种想法与创作过于超前,结果不能成功,受到理论家的否定。爱森斯坦试图用蒙太奇表达从视觉形象达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他曾在30年在一所大学讲课时提出要把《资本论》拍成电影的想法,来实现他想象的又一步骤。他认为理性电影是克服逻辑语言与形象活动不协调的唯一手段。在电影辨证法基础上,理性电影不是故事的、轶闻的电影,而是概念的电影,是思想体系、概念体系的直觉体现。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你如何评价库里肖夫?
- 第五代导演的电影观念和审美追求经历了怎样
- 观众的易于接受,成为类型电影畅销赚钱的根
- 1929年爱森斯坦发表了关于理性电影的纲
- 在改编创作中,从原著中得到启发,在内容上
- 简答“新好莱坞”在叙事观念上发生了哪些深
- 50年代后期,瑞典导演英格玛•
- 苏联摄影技巧学派
- 中国电影事业在初始的混乱局面下仍有一批有
- 《漂网渔船》
- 简述“十月革命”后,列宁领导的政府是如何
- 法国印象主义
- 1981年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成立,厂长是
- “十七年”中国儿童题材电影的代表作有()
- 《我这一辈子》是由著名表演艺术家()自编
- 哪部影片成为了费里尼创作生涯中的第二次转
- 德国室内剧
- 法国诗意写实主义倾向正式开始于1930年
- 40年代由著名女作家张爱玲编剧的两部影片
- ()学派是早期的英国电影代表,它的主要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