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为什么说司空图的诗学理论是唐代意境理论的总结。
-
说司空图是唐代诗歌意境理论的总结,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在王昌龄的“境思”、皎然的“采奇于象外”、刘禹锡的“境生于象外”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理论,认为诗歌形象是虚实相生的,是在有形的具体的景象描写之外,能借象征、暗示等手法创造一个无形的,存在于人们想象中的,更为广阔的艺术空间,亦即具有召唤结构的艺术形象。
二、是在前人以“味”论诗的基础上,把“味”作为论诗的一个重要标准提出来,说“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并且提出“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理论。认为“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要求诗歌形象鲜明生动,如在耳目之前,而又不空泛,同时还必须含蓄深远,有无穷的意味。以上两点实际上是互为因果的,前者就客体形象提出的要求,后者就审美主体提出的要求。
三、是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就是二十四种不同艺术风貌的诗歌意境。它们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方面,都有共同的特征。它们都是老庄的精神境界和理想人格在具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诗歌意境中的体现。或者说,这二十四种诗境,分别是“象外之象”和“韵外之致”的有机统一,是司空图意境理论的具体体现。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陆机是如何论述文学创作中的构思与想象的关
- 文学批评的阅读过程应该注意().
- 《文赋》是怎样阐述艺术构思的?
- 文学批评家的学术素质应该包括()
- 试述欧阳修的文学思想。
- 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大潮流的区别与()在
- 文学批评可能有很多切入角度,但两个最基本
- 文艺观念
- 王国维遗书有云“经此事变,义无再辱”,“
- 试述王士禛“神韵”说的内涵。
- 南朝文学思想发展中有两个十分重大的问题,
- 如何评价精神分析批评?
- 简述皎然的“诗教”观。
- 文学批评需要一种与经验思维相对的纯粹思维
- (严羽的)诗有“别材”“别趣”说
- 在西方文论史上,第一次对艺术表现说作出完
- 刘勰提出“风骨”这一文学批评中的重要概念
- 作家创作活动的动力是()
- 批评宋诗“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
- 谈谈《文心雕龙·神思》篇关于创作灵感的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