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的正视,也是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更是今后对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规划和指导,必将促进社会和谐、民生改善。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生态文明”的理念的提出,正是基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文明,说明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化、发展。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十二大到十七大,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验证了三大文明的正确性,“生态文明”理念的正确性也必将得到实践的检验。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生态文明”的理念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指导今后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临床资料显示,在儿童恶性疾病中,白血病已
- 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的小说《多收了三五
- 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
- 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分
- 材料一:我国单位GDP能耗比发达国家要
- 下列选项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①人脑
- 欧债危机日渐平稳,但是危机引发的并发症
- 该漫画直接体现出()
- 在机械设计中有一个“等强原则”,即设计一
- 对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表述,最准确、最完
- 实践能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是因为:(
- 小沈阳、刘谦、周立波:2009新笑星,我
- 材料一:近年来,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
-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
- 材料: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
- 北方某县地处城市边缘的山区,山多地少,长
- 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这种
- 与航天航空技术相比,地震预测是世界性的难
- 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
- 漫画《事出有因》启示我们办事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