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试述真实作家、隐含的作家和叙述者之间的关系。
  • 1)从叙述者来看,首先应区分真实作者和隐含作者。真实作者是创作作品的作者本人。故事固然是由作者创作的,但实际生活中的作者并未进入作品。当作者进入作品的叙述活动时,便进入了与日常现实生活有所不同的特殊精神状态,即作者的“第二自我”,就是在作品整体中起支配作用的意识,这就是隐含作者。一个人作为隐含作者在作品中表现的思想、信念、感情等,与他作为真实的作者在现实生活中所抱有的思想、信念、感情可以不同甚至相反。有血有肉的真实作者在现实生活中的人格情操可能是复杂或多变的,而作品中的隐含作者却被看作是个稳定的统一的人格实体。
    2)隐含作者不同于真实作者,也不等于作品中的叙述者。叙述者是讲述出作品中语言的人,而隐含作者则是在叙述者背后行使叙述者和他讲述行为得以存在的一种意识。叙述者所说的语言往往体现了隐含作者的态度或认识,因而人们不易将叙述者与隐含作者区分开来。但二者不能混为一谈。有的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故事中,叙述者很像直接出场的作者。类似这样叙述者糊涂而作者清楚的矛盾现象在意识流小说中更为常见。
    3)在另外一些作品中隐含作者与叙述者间的差异比较微妙,需要仔细分析才能发现。但这种冷静和揶揄的态度并不能简单地认为是隐含作者的态度。事实上,隐含作者有意地选择和突出表现那些荒唐或卑琐的事情是出于更深刻的文化批判意图,这同叙述那些事情时的冷静是两种不同态度。那种冷静而揶揄的态度显然是隐含的作者有意让叙述者使用的叙述声音,以避免作者的态度倾向过分直露。但叙述者的这种冷漠完全不同于选择、构想整个作品及其哲理的那个隐含作者对世界、人生的那种执着态度。还有一些作品中,叙述者好像对事故后面要发生的事一无所知,像读者一样对自己所讲述的事件感到新鲜和惊奇。总之,无论叙述者与隐含作者在态度方面是否相同,二者毕竟不是一回事,叙述者只是隐含作者安排和操纵着的文本中的代言人。4)隐含作者自己在作品文本中从不露面,我们只能通过对整个作品的意图来间接意识到其存在。作品文本中实际存在的是叙述者,而能够表明叙述者这个角色存在的根据是叙述声音。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