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论述地球起源的非均匀吸积模型。
-
1、由直径大于3000km的巨星子堆积形成相当于现今地球质量70%~90%大小的原始地球,巨星子由金属铁组成的M群星子和类似于月球组成的L群星子构成。在吸积、增生的同时,地球物质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向中心聚集,体积缩小,压力增大,放出热量,使地球内部相对均匀的富含镁铁质的硅酸盐发生全部熔融,从而导致物质按照密度的不同,沿地球半径方向发生分异和迁移。约在44.6亿年前,原始地球基本形成(地核、下地幔、原始地壳),以后则一直比较稳定,大致保持其重力均衡和圈层结构的特征。
2、由平均直径约为400km的、较小的晚期星子堆积到地球外层,构成镶饰层。晚期镶嵌堆积的星子主要是C群星子,可能也有一定数量的L群星子。它们堆积在冷却中的原始地球表面之后,也产生了分异作用。根据现今全球上地幔和地壳横向不均匀的特征推断,镶饰层仅发生过部分熔融,没有发生全部熔融。上地幔补给层以部分熔融的方式形成了早期的地壳。以晚期星子堆积为基础的上地幔—地壳分异系统,自4460Ma以来一直在起作用。
(1)据估算,地核在43亿年前已经形成了四分之三,地幔也几乎都成为固体;大气圈在44亿年前基本形成,以CO2为主。
(2)在格陵兰、北美、加拿大、南极东部、中国华北和法国等大陆上,先后都发现了距今38亿年左右时期形成的古老陆壳,说明最晚在距今38亿年左右全球的陆壳已经形成。
(3)在中国辽宁鞍山附近发现了年龄为(3804±5)Ma花岗质古陆壳的残块,在冀东迁西岩群铬云母石英岩中发现了年龄为3720~3650Ma的碎屑锆石,表明中国华北地区在始太古代已经存在陆壳。
现在可以说,最晚在距今38亿年左右地球上就存在陆壳与洋壳的差异,在陆地上已开始出现剥蚀-搬运-沉积的地质作用过程。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