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凯恩斯是如何解释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的?
-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对大萧条提供了一种思考的框架和解释。
(1)宏观经济的波动主要由有效需求的变动引起。从短期看,有效需求决定产出与就业,经济衰退归咎于有效需求不足。
(2)经济中存在引起经济周期的内在力量,乘数可以解释对需求的冲击如何被扩大以及如何导致产出更大地变动。边际消费倾向越高,投资的乘数作用越大,经济的波动就越大。
(3)流动性偏好可以解释货币政策如何影响利率和有效需求,即货币并不是中性的。
(4)心理预期在影响消费和投资方面具有重要性。凯恩斯认为投资者具有动物精神——外生的或自然的对经济状况的乐观和悲观的情绪波动,这些情绪波动是造成需求和产出变化的主要因素。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如果政府支出的增加与政府转移支付的减少相
- 加速原理断言()
- 实际GDP等于()
- 假设对消费者信心衡量指标的调查表明,悲观
- 若货币供给减少,LM曲线将()
- 简述货币政策的目标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 自从2006年下半年工资改革进行以来,“
- 西方国家中央银行最经常使用、最灵活有效的
- 通货膨胀会与国民收入没有必然联系。
- IS-LM模型破产的标志是AD-AS模型
- 经济学中所谓“节约的驳论”请问什么道理?
- 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时比少卖掉一些
- 凯恩斯学派认为,若失业率减少,则通货膨胀
- 物价指数
- 马克思和凯恩斯在下列哪个领域具有一致性?
- 统计国内生产总值的最基本的方法有:()
- 根据凯恩斯的理论,投资的边际效率呈现什么
- 马克思认为,()必然会发生新的社会变革。
- 已知,C=3000亿元,I=800亿元,
- 国内生产总值是下面哪一项的市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