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怎样评价学生的优、良、中、差呢?为此,我制订了这样的标准: 一是在大纲规定的基础科60分以上,并能发现自己的特长且有所发展的,视为及格; 二是基础科及格或良好,特长科目明显超过同年级学生的,视为良好; 三是基础科良好,特长科大大超过同年级学生或有所发明创造的,视为优秀; 四是仅基础科及格或仅特长科有所发展的,均视为不及格;五是仅基础科良好,或特长科单方独进的,视为畸形发展,作降格评价。 这一评价标准的实施,使绝大部分差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找到了自己成才的优势与途径,也使文化课考试分数好的学生不再自我感觉良好,从而找到了良性互补、和谐发展的新路子。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高涨,各科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各科总分由原来年级的倒数第二,上升到年级的第二名。 问题: 请你针对案例中制订的评价标准,谈谈自己的看法。
-
(1)班主任的做法的不合理。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适龄儿童少年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学校不得开除学生;适龄儿童少年因为身体状况需要休学,要经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2) 案例中的学生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生,学校应当依法保护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包括“劝退”的方式,来侵犯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 教育的权利。因为学生学习差就将学生“劝退”,不符合义务教育法:“依法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应当按照规定标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第五条)、“保证达到国 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第三十五条)、以及使学生“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第三条)等法律规定。
(3)关于材料中学生,有课堂自 律性差且干扰其他学生的行为,依据法律的规定,学校、教师首先应当批评教育,对学生负有教育的义务,不能简单地将学生推出校门,更不能随意劝退、开除学 生。如果学生屡教不改,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秩序,可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的程序,将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适龄少年转送入专门的学 校,继续接受义务教育,并接受对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个与我国建立外
- 某班学生做完早操回到教室.忽然有人发出“
- 下面有关PowerPoint课件制作的说
- 司马迁《史记》作为纪传体史学著作,其叙事
- 根据我国《教师法》的规定,“受到剥夺政治
- 下面对中国知网中《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
- 我国现有文献中最早引用勾股定理的是( )
-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
- 小学语文教师上好语文课的根本前提和提高教
- 下列选项中,以“孔雀舞”著称的少数民族是
-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的是( )。
-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 岳桦 任林举 第一次去长白山,是199
- 某小学要求教师重视教学科研。卢老师抱怨道
- 有入说,凡是知识都是科学的,凡是科学都是
- 董老师上游戏课时,小明总爱举手,但答题经
- “雪化了变成什么?”一个学生回答:“变成
-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从法规类型、属
- 下列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 下列诗歌中,不是白居易创作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