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金融自由化浪潮不仅席卷发展中国家及转型国家,并且也扩及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其背景及必然性应如何理解?
  • (1)各主要发达国家金融自由化始于60年代后期,在70年代初曾一度停顿,到70年代末又重新发展,并在80年代中后期达到高潮。他们推行金融自由化改革,有着与发展中国家不同的经济背景。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其金融自由化是在金融抑制程度比较低、金融业国际化程度高的条件下进行的。
    发达国家金融自由化主要是为了解决市场深化进程中出现的金融结构与金融管理体制矛盾与冲突,其本质是市场深化进程中的金融重构。战后,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进步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国际分工的扩大及加深与贸易方式的创新等因素的作用,世界市场范围和规模的扩大及国际贸易发展速度超过以往任何时期。因分工的深化、市场范围的扩大,市场机制作用在不断地深化。它直接表现为竞争范围的延伸与程度的加剧。在金融领域,表现为同类型的金融机构间以及不同类的金融机构间为了市场份额展开激烈的竞争。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作为垄断资产阶级的总代表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是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和政策盛行时期。在国家干预经济下,市场运行过程发生许多重大变化,市场机制起作用的范围与渠道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或堵塞。在金融业方面,出于对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反思,各国政府普遍认为过度竞争是导致金融业倒闭的主要原因,于是纷纷通过立法等措施,强化对金融业的监督控制,试图消除金融部门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维护金融长期稳健运行。这些措施促进了战后国民经济稳定增长,但也使金融部门由于过分管制而失去了活力。随着西方经济与金融的不断发展,金融管制抑或由于过严,抑或由于国际间或国内金融管制的不平衡,抑或由于金融创新浪潮的冲击,在不同程度上损害了该国金融业正常的运行机制与效率,阻碍了金融业的正常竞争与发展,因而西方发达国家纷纷进行金融自由化改革。
    (2)而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与发达国家不同,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并且在80年代发展成为一股强劲浪潮。与发达国家相比,其金融自由化是在金融压抑普遍存在,经济水平落后,市场制度不完善的条件下进行的。
    金融自由化理论的提出为金融自由化提供了理论基础。麦金农和肖认为,金融压抑政策所带来的金融萎缩严重制约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使得发展中国家陷入金融萎缩和经济萎缩的恶性循环。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必须解除对金融资产价格的不适当管制,通过金融自由化政策、金融深化政策来促进金融部门自身的发展,进而促进经济增长,以打破这一恶性循环。
    此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利率自由化就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发展中国家实行经济稳定计划的一项基本要求。
    自20世纪70年代后,发达国家普遍放松金融管制,实施金融自由化,这使得金融资产从80年代开始迅速膨胀,金融全球化成为21世纪不可抗拒的趋势。资本主义制度作为一种内在扩张的制度,当产业资本和银行资本日益融合,形成万能的金融资本之后,以金融资本为核心的全球扩张就不可避免。面对发达国家资本自由流动的要求,发展中国家普遍以放松资本管制作为快速跟进全球化的手段。对资本管制的普遍放松趋势出现在80年代初期,尤其是亚洲新兴市场国家坚持以外向型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为特征的外向型经济取得令人注目的成功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为了达成经济增长而开始放松长期坚持的资本管制措施。
    综上所述,金融自由化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是经济对于解除束缚其发展障碍的要求。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经济体制中都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影响了市场发挥作用的经济效率。因此,金融自由化的发生是必然的。只是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金融压抑的程度和产生根源不同,金融自由化的表现和效果也不相同。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