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思想家“二程”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继而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即“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自有贯通处”。明朝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则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继而提出“致良知”的认识论,即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所以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中国儒学史论》 材料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终至“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中国儒学史论》 材料三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国家的权力应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国王只能行使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应当分属议会和法院。如果国王不能给人民带来幸福,人民就应当推翻他的统治。--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请回答: (1)宋明理学是糅合了哪些思想形成的?材料一中两位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 (2)材料二中顾炎武是如何批判材料一中的思想的?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明清时期儒学发展有何特点? (3)材料三中的“理性”与材料一中的“天理”有何区别?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在反封建方面有何发展之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以上差异的根源。
-
(1)宋明理学是糅合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形成的。关于宇宙本原,“二程”认为理是万物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王阳明认为心是万物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关于认识论,“二程”主张外求,王阳明强调内省。
(2)反对理学空谈义理,强调“经世致用”。理学逐渐走向极端,出现反传统儒学,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3)材料一中“天理”的实质是封建等级秩序,材料三中的“理性”指独立思考与自主的精神。发展之处: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提出资产阶级国家学说。根源在于社会经济基础的差异。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左传·隐公三年》载:“郑武公、庄公为平
- 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末,中国丝织品的内销
- “从未有过一个时代对传统观念抱有那样的怀
- 据宋代笔记《醉翁谈录》记载“柳耆卿居京华
- 洋务运动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
- 1923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 历史学者王家范曾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
-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
- 简述学情分析与教学设计的关系。
- “美国二战后的巨额贸易顺差以及由此导致的
- 《罗马法》规定:“武力和畏惧完全与自愿的
- 1927年后,国民党内形成的以汪精卫、陈
- 与文艺复兴相比,启蒙运动在反封建斗争方面
- 梁启超称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
-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
- 雅典城邦日益衰落之际,苏格拉底这样说道:
- 美国投资专家麦克法伯说:“联邦政府给每人
- “征服西方世界的不单纯是古典文化的复兴,
- 1905年,在东京成立了(),提出“()
- 根据公元前123年的《阿西里亚法》,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