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60年主要包括哪几个阶段,不同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 一、1949-1959:恢复生产阶段
    特点:增补和改良旧式农具,积极推广新式人畜力农具,有针对性地引进和仿制国外农机产品,使全国主要动力机械发展较快,机耕水平达到5.8%。
    二、1959-1969:探索与调整时期
    特点:毛主席提出“农业根本出路在于农业机械化”。这一时期,探索形成了一整套指导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方针政策,如先合作化后机械化,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并举,农业机械以小型为主,农业机械制造以地方工业为主,实现农业机械化以农业合作社自己的力量为主等。为了推进农业机械化,国家设立了统一管理农机制造、修理、科研的机构,基本形成了全国统一的农机化管理体制。
    三、1969-1979:行政推动阶段
    特点: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农业机械作为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实行国家、集体投资,国家、集体所有,国家、集体经营,不允许个人所有的政策。农业机械的生产计划由国家下达,产品由国家统一调拨,农机产品价格和农机化服务价格由国家统一制订。国家通过行政命令和各种优惠政策,推动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
    四、1979-1989:机制转换阶段
    特点: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增强,国家用于农业机械化的直接投入逐步减少,对农机工业的计划管制日益放松,允许农民自主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农业机械多种经营形式并存。
    五、1989-1999:市场导向阶段
    特点: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发展农业机械化;农机企业在竞争中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化标准化;明确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的法律地位;进一步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
    六、1999-2009:高速发展阶段
    特点:农业机械化科技发展进入依法促进、自主创新的新阶段;农机工业集中度不断提高;试验鉴定科技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推动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农机化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进程更快;形成了健全的农业机械化服务支持体系。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