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单项选择题《长亭送别》选自《西厢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下面是一位教师鉴赏这一内容的课堂实录。师:我们如果把[端正好]改写成一段描写性的文字,该如何来描写呢?(学生5分钟准备)生:暮秋时节的一天,碧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地上到处是零落的菊花,萧瑟的秋风一阵紧似一阵,避寒的大雁结阵飞向南方。百草憔悴,雾凉霜寒,枫林经霜变红,在秋风中纷纷离枝,坠落于地。生:好一幅天高气爽的晴朗秋景图:抬头望,碧空万里,白云飘动;低头看,黄花盛开,遍地金色。天蓝云白,遍地花黄,霜叶如火,色彩斑斓。师:这两位同学的描写截然相反,一个是乐景,一个是哀景,究竟哪一个合理呢?生:我认为哀景更合理,因为原文中有“西风紧”“雁阵”“凋零的黄花”等意象,这样就能很好地传达出女主人公在离别时内心的愁苦之情。生:我认为乐景合理,因为原文中有“蓝天白云”“黄花”“霜林”等意象,从色彩上就给人一种美的感觉。生:老师您也说过用乐景写哀情,更能体现人物内心的悲哀。师:其实刚才大家的争论,正代表了学术界的两种不同的观点,不管是哪一种观点,此时崔莺莺内心的离愁别恨是不言而喻的。师:谁来有感情地朗读这支曲子?(一学生朗读)师:这位同学朗读得怎么样?生:我觉得“紧”“染”应该突出。生:应该读出愁苦之情。师:好,我们一齐朗读这支曲子。(学生齐读[端正好])以下对此课堂实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由改写到诵读,不是简单地转承,而是欣赏语言艺术的深化和延伸
B、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新的知识
C、课堂上不应该出现争论,不利于课堂的正常进行
D、既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又提升了学生对曲子的领悟能力
- C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某版高中语文教材设置有“和平的祈祷”主题
- 学习《阿里山纪行》后,教师布置了课后作业
- 教师要求学生课下收集描写中国节日的诗句,
- (教学设计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 教学郑愁予的《雨说》时,教师推荐了另外几
- “歇后语”是中国几年前文化缩影的一部分,
- 渠清如许①你曾极度自信,我引以为荣的华
- 在学习《济南的冬天》一文时,教师的讲解不
- 教师在教室里建立"班级书柜",放置各种读
- 学习宋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师
- 教师在讲授《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一诗
- 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教师让学生翻译“越
- 教授《鸿门宴》时,教师让学生说出出自该文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 在诗歌鉴赏课上,教师讲解诗歌常用的表达方
- 学生对冒号和破折号的用法容易混淆,教师讲
- 阅读一位教师的教学实录,完成下列各题。
- 教师为了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背诵程度,经常
- 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师有如下教学设
- 请阅读下面的教学反思,回答后面的问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