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涵义是什么?影响因素有哪些?
  • 工作性的涵义:工作性又称和易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在一定的施工条件和环境下,是否易于各种施工工序的操作,以获得均匀密实混凝土的性能。工作性在搅拌时体现为各种组成材料易于均匀混合,均匀卸出;在运输过程中体现为拌合物不离析,稀稠程度不变化;在浇筑过程中体现为易于浇筑、振实、流满模板;在硬化过程中体现为能保证水泥水化以及水泥石和骨料的良好粘结。可见混凝土的工作性应是一项综合性质。
    影响混凝土拌合物的因素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组成材料质量及其用量的影响
    (1)水泥特性的影响
    普通水泥的混凝土拌和物比矿渣水泥和火山灰水泥的工作性好,矿渣水泥的混凝土拌和物流动性大,但粘聚性差,易泌水离析火山灰水泥流动性小,但粘聚性好
    (2)集料特性的影响
    碎石表面粗糙,有棱角,工作性差,强度高
    卵石表面光滑,工作性好,强度低
    (3)集浆比的影响
    集浆比——集料绝对体积与水泥浆绝对体积之比。
    单位体积的混凝土拌和物中,如水灰比保持不变,水泥浆数量越多,拌和物的流动性越大;水泥浆数量过多,则集料的含量相对减少,达一定将会出现流浆现象。
    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在满足工作性要求的前提下,同时考虑强度和耐久性要求,尽量采用较大的集浆比,以节约水泥用量。
    (4)水灰比
    水灰比的大小决定了水泥浆的稠度。水灰比愈小,水泥浆愈稠,当水泥浆与骨料用量比一定时,拌制成的拌合物的流动性便愈小。当水灰比过小,水泥浆较干稠,拌制的拌合物的流动性过低会使施工困难,不易保证混凝土质量。若水灰比过大,会造成拌合物均匀稳定性变差,产生流浆、离析现象。因此,水灰比不易过小或过大,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要求合理地选用。
    (5)砂率
    砂率是指拌合物中砂的质量占砂石总质量的百分率。砂的粒径比石子小得多,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而且砂在拌合物中填充粗骨料的空隙。因而,砂率的改变会使骨料的总表面积和孔隙率有显著的变化,可见砂率对拌合物的和易性有显著的影响。
    (6)外加剂
    在拌制混凝土时,掺用外加剂(减水剂、引气剂)能使混凝土拌合物在不增加水泥和水用量的条件下,显著地提高流动性,且具有较好的均匀稳定性。
    此外,由于混凝土拌和后水泥立即开始水化,使水化产物不断增多,游离水逐渐减少,因此拌合物的流动性将随时间的增长不断降低。而且,坍落度降低的速度随温度的提高而显著加快。
    2)环境条件的影响
    温度、湿度和风速
    3)时间的影响
    新拌制的混凝土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拌合水挥发、被骨料吸收,同时水泥矿物会逐渐水化,进而使混凝土拌合物变稠,流动性减少,造成坍落度损失,影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