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简述锅炉用水中产生成垢作用、起泡作用和腐蚀作用的原理。
  • (1)成垢作用指水煮沸时,水中所含的一些离子、化合物可以相互作用而生成沉淀,依附于锅炉壁上形成锅垢。锅垢厚了不仅影响传热,浪费燃料,而且易使金属炉壁过热融化,引起锅炉爆炸。锅垢的成分通常有:CaO、CaCO3、CaSO4、CaSiO4、Mg(OH)2、MgSiO4、Al2O3、Fe2O3及悬浮物质的沉渣等。这些物质是由溶解于水中的钙、镁盐类及胶体的SiO2、Al2O3、Fe2O3 和悬浮物沉淀而成的。
    (2)起泡作用主要指水煮沸时在水面上产生大量起泡的作用。如果气泡不能立即破裂,就会在水面以上形成很厚的集不稳定的泡沫层。泡沫太多时将使锅炉内水的汽化作用极不均匀和水位急剧地升级,致使锅炉不能正常运转。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水中易溶解的钠盐、钾盐,以及油脂和悬浊物,受炉水的碱度作用发生皂化的结果。钠盐中,促使水起泡的物质为苛性钠和磷酸钠。苛性钠除了可使脂肪和油脂皂化外,还促使水中的悬浊物变成胶体状悬浊物。磷酸根与水中的钙、镁离子作用也能在炉火中形成高度分散的悬浊物。水中的胶体状悬浊物增强了气泡薄膜的稳定性,因而加剧了气泡作用。
    (3)腐蚀作用指由于水中氢置换铁使炉壁受到损坏的作用。氢离子可以是水中原有的,也可以是由于炉中水温增高,从某些盐类水解而生成。此外,溶解于水中的气体成分,如氧、硫化氢及二氧化碳等也是造成腐蚀作用的重要因素。锰盐、硫化铁、有机质及脂肪油类也可作为接触剂而加强腐蚀作用的进行。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