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论述《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
《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社会问题小说,具有思辨和批判的特色,“其文戚而能谐,婉而多讽”,被认为是中国小说史中讽刺艺术的一个里程碑。其成就表现在四个方面:
1、挖掘被讽刺现象的社会根源(挖掘根源)
小说讽刺的矛头虽然直接落在某一个人身上,却使人感到人身上的罪恶归根到底是社会的产物,是制度和环境使然。例如:马二先生游西湖无心赏景,只是大嚼零食,留意八股选本的销路,由此揭示出人心风俗如此,是环境的产物。
2、针对不同人物作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讽刺(看碟下菜)
作者对贪官司污吏、土豪劣绅,是无情地揭露和严厉地鞭挞。对马二先生,则既有批判讽刺,也有表扬赞誉。作者还能随着人物的思想品格的变化分别采取不同态度。如:范进在中举前,境遇可怜,作者对他虽有讥讽,但怜悯的成份居多。等范进做了官,变得虚伪恶劣后,作者的态度也随之改变,对他给予了辛辣、严厉的嘲讽。
3、讽刺手法含蓄婉转(含蓄婉转) 作者往往不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而是把要讽刺现象本身的矛盾与荒谬或明或暗的显示出来。作者的是非关键,则寄寓在对客观事物的描写中。如严监生是怎么死的,作品中没有正式交待。而是通过他为了多点一根灯草不肯咽气的描写,入木三分地勾画出这个吝啬鬼渺小的灵魂。
4、运用多种多样具体的讽刺技巧(技巧多样)
有当面揭穿法、前后对照法,以及合理夸张法等等。如第四回,严贡生正在向范进等人吹嘘自己 “为人率真”不占便宜时,一个小厮就跑进来说:“早上关的那口猪,那人来讨了,在家里吵哩。”一句不经意的话,当面戳穿了严贡生的嘴脸。写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的变化则是前后对照法。而严监生临死为两根灯草不肯咽气,周进撞号板,范进发疯,范进母亲快乐得一命呜呼等例子,都运用了夸张手法。
《儒林外史》以讽刺为主要艺术手段,而讽刺的手法和运用又非常娴熟巧妙,奠定了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基础,为后世讽刺小说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简述白朴历史剧《梧桐雨》的创作特色和寓意
- 为什么说马致远是元代前期的散曲大家?
- 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是根据自居易的《
- 蒋兴哥是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主人公
- 国朝文派
- 简析归有光散文的艺术特色。
- 以曹操为例,分析《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的特
- 南宋诗人陆游、范成大、()和尤袤被称为“
- 谈谈欧阳修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所起的重要
- 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流派()是
- 《()》:《牡丹亭》、《紫釵记》、《邯郸
- 唐宋八大家
- 清代作家()的小说《儒林外史》中范进的故
-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青山郭外斜
- 元代散曲作家()的《般涉调·耍孩儿》(庄
- 有约不来过夜半,()。作者赵师秀
- 清代才子佳人小说的名篇《()》描写了秀才
- 弹词
- 简述散曲在艺术上的特点?
- (),引着这数十人驾着这小舟一叶。作者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