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我们为什么要有正确的闻思?
-
就像以前一发生冲突都总是怪别人不对,现在回来看到自己的无明、冲动,看到自己的脸黑,这也是四念处方面的应用,把身受心法这些实际来体会、来做,包括身口意、身心的柔软,包括名、色分别这些,都是能够实际去体验出来。
当你有这些实际体会之后,将来你在历缘对境时的冲动,就会渐渐减少,而且因为你身心的柔软,那一种冲动又自然减少。如果你只是在苦的时候,去观察这个苦,没有去找出苦的原因,只是现象发生,你就是接受,总在那里无奈的挨打接受,而没有看到苦的原因,这个苦就白吃了。所以四念处方面的修行,必须要有前面闻思的整个基础,这样你才会去消化,才会去找出原因。四念处要修行有成,一定要有前面的闻思基础、一步步去闻思修证,这样你才能够进一步去看到苦的原因,这样苦果、痛苦与烦恼的现象、就渐渐不会发生了。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忍辱的基础不包括()。
- 乐受是看到高兴的事情,或得到了想得到的东
- 别人对我行为不恭敬、语言尖酸刻薄,作为大
- 法先或佛先,若法先无佛说法何有法?若佛先
- 如何才能做到“不爱、不取、不住、不计于我
- 假如自己曾毁坏过佛像佛塔等三宝的所依,现
- “佛与周孔,但共明忠孝信顺。”这句话出自
- 佛教必学论典都有哪些?
- ‘戒定真香’之香赞,有‘昔日耶输免难消灾
- 转生于什么样的天界,就不会有修行的因缘?
- 七圣觉
- 为什么要皈依(佛)这样的对象?
- 为什么要思考无常?有什么利益?
- 九病
- 四十二章经言,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
- 修学佛教五乘共法,仍应以()为第一条件。
- 生命转世之说,如何证明?
- 什么叫得道,什么叫行道?
- 七佛
- 佛陀开许在特殊情况下可以说妄语,有些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