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述中国科技成就的特点。
-
从秦汉到宋元的千余年间,中国的科学技术曾长期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在13世纪以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就停留在经验阶段,科学技术的理论没有进一步发展,其根本原因是与中国社会的伦理型结构、中国科技的实用性特点和科学研究的整体性观念密切相关的。
中国的古代社会是一个伦理型的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主要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整个教育所培养的目标也只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各级官吏,因而与此相悖的科学技术活动被视为“旁门左道”。一部二十四史,写满帝王将相、文人学士、贞女烈妇的事迹,却偏偏没有科技发明者的专门章节。
从中国科学技术本身来说,它具有强烈的实用性特点,一切学科、一切研究,都以“国家”的实用为最终目的。比如中国古代天文学有很高的成就,而且比较发达,但其科学研究活动都是为王朝的一统天下寻求“授命于天”的根据;中国古代的农学也很发达,仅农书即达三百余种,但它是历代王朝“以农立国”和“民以食为天”的一种反映;即便是著名的“四大发明”,也与国家的实用目的有关。因此,中国古代的科学著作大多是经验型的总结,而不是理论型的探讨,所记各项发明,都是为了解决国家与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不是企图在某一研究领域获得重大突破。
从研究方法来说,中国科技重视综合性的整体研究,重视从整体上把握事物,而不是把研究对象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分离出来,独立研究它们的实体和属性,细致探讨它们的奥秘。
正是这些原因,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没有朝着现代化的道路发展。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中国戏剧发展到元朝时,已经是一门成熟的艺
- 据《考工记》记载,周代宫室已经出现()的
- 汉字的演变是()。篆书又有大篆和小篆之分
- 宗教祭祀建筑的种类主要有()。其中除清真
- 辟雍
- 人们以地球自传一周的时间为一“日”,以月
- 唐太宗的昭陵规模宏大,据记载,原内陵冢四
- 简述龟。
- 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人们非常
- 初唐的四大书法家是()。
- 我国历史上最早设立的专职国家图书馆馆长是
- 古代帝王除了往泰山封禅,往()祭后土之外
- ()茶经()酒,()食谱()厨。
- 唐太宗李世民下令编修《大唐氏族志》。李姓
- 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
- 简述近几年关于中国文化特征的新概括。
- 八索九丘
- 中国的戏曲起源于原始的(),后来巫术盛行
- ()又称“上元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八节
- 简述孟子及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