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使用训诂术语“犹”一般是什么情况?
  • 犹,主要用来解词,使用这个术语,其用法有五:
    (1)解释同义词近义词。相当于“就是。”《诗•小雅•四月》:“冬日烈烈。”郑笺::“烈烈犹栗烈也。”
    (2)用引申义来解释本字释词和被释不是同一含义,只是某一方面词义相当,或引申可能,即段玉裁所说的“义隔而通之”可译为“某相当于某。”《左传•庄公十年》曹刿请见,其乡人曰:“又何间焉?杜注:“间犹与也。”《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赵歧注:爻“老犹敬也,幼犹爱也。”焦循正义:“老无敬训,幼无爱训,犹云‘犹敬’‘犹爱’。
    (3)、用今语释古语,《说文•爻部》:“丽,丽尔。犹靡丽也。”段注:“丽尔,古语;靡丽,汉人语。以今语释古语,故云‘犹’。”
    (4)、用本字释借字,《诗•魏风•葛屦》:“掺掺女手。”毛传:“掺掺,犹纤纤也。”枚乘《七发》:“淹沈之乐,浩唐之心。”李善注:“唐,犹荡也。”可译为“好象”。
    (5)、用于表示比拟,《诗•大雅•公刘》:“笃公刘。”孔颖达《正义:“此篇言‘笃’,犹《生民》之言‘诞’。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