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原型批评的内涵、特点、意义和局限。
  • 内涵:原型批评的任务是寻找原型,寻求作品感染人的缘故。
    1)它就是通过对作品性质的研究分析,进一步探索和追问作品的象征意义背后的集体无意识原型和原始经验,
    2)最后找出单个作品怎样辉映着原型的光环而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能够唤醒读者的种族记忆,引起心灵的震撼。如:如探讨古代诗歌中“柳”这个意象的原型,插柳、折柳送别等等。
    特点:
    1)向后看。(探讨文学作品负载的原始经验)
    2)全景式。(它不是在一部作品中出现,也不是在一个作家中出现的,而是一个民族一系列的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
    意义:
    A.它打破了文艺研究的狭小视角,突破了就作品来分析作品,把文学作品放到整个民族文化背景下研究,注重探讨作家思想中民族共同心理的遗传和积淀。(作家在制造作品,批评家在分析作品)
    B.原型批评冲破了从作家到作品这种二维研究局限,对文学的继承性、对读者的接受和欣赏心理、对艺术的共鸣现象都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和现实意义。C。原型批评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积极寻求文学作品与久远的人类文化形态的联系,这样有利于破译远古神话的密码,揭开人类生存心理的奥秘,同时它为批评家以历史意识重新解释作品提供了一个文化传统的制高点。
    局限:
    A.原型批评带有神秘主义倾向,因为原型总是呈现出集体无意识,而这种集体无意识总是蕴含了一个民族的宗教、神话等等,它只讲历史的积淀和宗教遗传,而不讲时代的冲刷带来的变化,把创作完全看作是超出个人意识的集体无意识所为,完全避开了时代的影响,完全避开了个人主观能动性。相当于说,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这样就使我们的作家忽视了眼前生活,而去探讨原始大荒。
    B.它忽视了艺术规律本身的美学研究,它从来不对作品的艺术规律分析,它不研究创作一作品的作家的艺术技巧、艺术手法等等,而只是看作品是否驱动了原型。它并不是探讨作品的价值,而是识别和探讨原型,仅仅探讨原型而不去对作品进行艺术价值方面的分析。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