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述岩茶的冲泡要领。
-
一、置茶量可根据喝茶的人数,自己的口味灵活调整掌握,置茶量多的时候出水快些,少则慢些,一般7-10克的茶叶以装105毫升水的壶为比例为佳,如果就按体积来置茶,一般为冲泡壶具容积的1/3--1/2左右。(当然用体积的办法来投放茶量要区别与铁观音的放法,岩茶是条索形,体积相对大,铁观音是经过包揉工艺结实,干茶重.)反正灵活掌握就是!具体的臵茶量没有定论。
二、水温:要现开现泡。一定用开的水!
三、浸泡时间一般为1至3泡浸泡10——30秒,以后每加冲一泡,浸泡时间增加10——20秒。浸泡时间的调整原则为1至6泡的汤色基本一致,一般可冲至六泡以上。当然冲泡次数,汤色与浸泡时间,和置的茶量有关系。
四、冲泡方法:沸水高冲到略高于容器面,刮去壶、杯表面泡沫,淋净盖子后盖好壶、杯。分杯应低斟,可减少茶香飘逸。品茶时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并反复几次。闻香有闻干茶香、盖香、水香、杯底香、叶底香等等;尝味时须将茶汤与口腔和舌头的各部位充分接触,并重复几次,细细感觉茶汤的醇厚度及各种特征,综合判断茶叶的特征和品位。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三坊七巷
- 我国回族族居情况,大都是“大分散,小集中
- 解百难,无论任何困难都可求救于妈祖,“求
- 为什么闽台民居有相似之处,有何特点?
- 福建的高道和一些道教研究者撰写了许多内容
- 泉州历史上第一个入相状元是()
- 闽台动植物崇拜中,最具特色的是()崇拜;
- 清雍正元年(1723年),在台湾增设彰化
- 福建流传的生活故事非常丰富,《无烦恼》(
- 清代宁化人黄慎()为“减笔”之作,作者以
- 台湾许多关公庙不仅是当地群众信仰中心,同
- 福建的家族大都注意族人的教育,()曾有记
- 福建商人特点主要有()
- 清至民国,福建总志有五部,即()、陈寿祺
- 闽南方言区:早期以()话为代表。
- 天妃,又称(),福建、台湾一带称谓妈祖,
- 最早设立的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在()
- 福建民间故事反映的内容与()关系密切。
- 福建各港口有一个突出特点,即受各种条件制
- 简述苏颂对我国科技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