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赋的名称是怎么来的?散体赋又是如何产生的?
-
《汉书·艺文志》说:“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这里所说的赋,就是先秦典籍中谈到的赋诗。所谓赋诗,是一种不配乐歌唱的口头诵读。赋是一种“不歌而诵”的文体,因此被称作赋。
最早的散体赋可以追溯到宋玉和荀卿的作品。荀卿的赋采用隐语的形式,宋玉的赋很像战国散文,特别是当时的游士之辞。隐语和战国散文也就是散体赋的起源。另外,赋在形成过程中也受到了《诗经》和楚辞的影响。散体赋主要是在上述作品的基础上,经过荀卿、宋玉和汉代作家的创造,发展演变而成的。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在永乐、弘治前后,诗坛上出现以“三杨”为
- 《汉书》比《史记》减少的体裁是()
- 战国诸子中,一家反战,一家好战,彼此学说
- 试讲述中国古代书籍制度的内容,特点及详细
- ()在形式上包括民间流行的俗曲和民间谣谚
- 结合作品《李将军列传》、《苏武传》论析《
- 《九章》共()。
- ()被钟嵘称为“元嘉之雄”,他与颜延之并
- 试分析白居易《新乐府》创作的得与失。
- 词是北宋之际产生的一种新的诗歌样式,它是
- (),是元代后期诗坛的一大景观,也是元代
- 分析《行行重行行》中“胡马依北风,越鸟巢
- 以《鹿鸣》、《宾之初筵》、《伐木》等诗为
- 简述陈师道后山体的特征。
- 罗贯中创作的《三国演义》主要的依据是陈寿
- 清初著名词人朱彝尊是()。
- 元杂剧的发展情况如何?各阶段的代表作家有
- 简答王安石散文简洁峻切的风格。
- 简述拟话本小说的体制及特点。
- 下列赋中不属于庾信作品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