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资料1:一身天蓝色运动服,扎在脑后的马尾,弃考的张小芬看起来还是像一个中学生,但她脸上化了淡淡的妆打扮漂亮,做好外出打工的准备。提起高考,学习成绩优异的她还是忍不住难过:“我也想上大学,但哥哥上学已让家里负债累累,我不好意思再增加父母的负担”。据广东省有关部门透露,2013年广东农村弃考考生有上万人。 小芬认为在社会上学点本事比在三流大学里混日子好,而且赚点钱自己也可以给家里减轻负担。她决定到东莞投奔表哥,表哥在长安开了一家饮食店,现在很需要人手。 小芬的表哥和哥哥是她人生选择的重要参照物。表哥读完初中就到东莞打工,先是在鞋厂做工,后来又去酒店打工,还在酒店做过歌手开过酒吧,积累了资金后在长安接手一家小鞋厂接订单。无奈金融危机后,鞋厂关门。后来他又在长安开了家饮食店,现在生意不错。 而读了大学的哥哥却是她的反面教材,作为客家人思想传统的父亲一直相信读书能改变命运,所以一门心思让孩子读书。哥哥学习成绩虽然在镇中学也算优秀,但高考也只考上了广州的一个三本院校。广东省内此类二本、三本学院学费最便宜的是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15000元/学年;最贵的则是广东白云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鞋类设计与工程)等专业,19000元/学年。小芬的父母为了供哥哥读大学,不得不外出打工。四年的大学费用不仅花光了父母的辛苦钱,还欠了不少外债,因教返贫。 2013年小芬的哥哥于大学毕业,恰缝“史上最难就业年”。事实上,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到727万人,比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2013年增加28万人。为了找到一份工作,小芬的哥哥“赶场”各种聘会,有时还乘坐四五个小时的长途汽车匆匆赶往另一个招聘会,为得就是多投几份简历,增加“命中率”。有时坐了几小时的车、排了几个小时的队,面试时却直接被否定了。小芬的哥哥在屡次碰壁后说:“现在大学生找工作,比拼的已经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家庭背景、经济实力、社会关系等综合因素。”让小芬感到不值的是哥哥仅在一个民办学校找到了一份教职,工资只有二千多,无法为家里还债。“现在随便打一份工,也有这个收入呀,四年大学算白读”。 在现实面前,越来越多像张小芬一样的孩子,选择走上一条更加“经济”的道路。据了解,在粤西一些地区,放弃高考的农村的学生甚至占到百分之三十以上的比例。 资料2.老师是茂名电白某中学的一位高中老师。他介绍说,他教授的很多学生都在高中毕业后,选择出去打工、放弃高考。李老师说,因为是一所乡下的普通中学,孩子们在升学上想考个二本很难。农村孩子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这些年,教育投入越来越给力,但教育嫌贫爱富的现象依然存在,越是大城市,越是名校投入越多,动辄花上亿元建设超级中学,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到少数学校。而一些农村学校,却成了被忽略的大多数,不少孩子仍在危房里上课,农村孩子升学率远低于城市。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农村孩子难跟城里孩子比拼,失去了上更好大学的机会。 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孩子占高校新生的比例从1989年的43.4%增长到2003年的与城市生源比例持平,再到2005年达到53%。而在重点大学农村学生的比例却不断滑落,比如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就在过去20年间从三成落至一成。 按照目前的教育成本,就读于三本独立学院,每年学费1万多元,加上生活消费一年总支出2万多元,4年总费用10万元,毕业出来收入月薪2000元左右。但在广东县级市,高中毕业做缝纫、开面馆的,月收入也有二三千元。李老师的一个学生开了浴足馆,每月也有几千元收入。学生们比较现实,家长也支持他们早点走上社会。老师起先都动员学生要参加高考,现在也觉得可以理解他们的选择。 请结合“资料1、2”,概括寒门学子放弃高考的原因。 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150字。
  • 寒门学子放弃高考的原因在于:
    一、高考升学率低。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不公平竞争导致农村高考升学率低。
    二、本科学费高昂。农村家庭无力负担高昂的学费,甚至因教返贫。
    三、就业难。受家庭背景、经济实力、社会关系等综合因素影响,寒门学子就业更难。
    四、收入水平低。大学生初次就业工资较低,家长支持放弃高考。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