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避讳、禁忌和避亵对词汇发展的影响怎样?
-
(1)避讳和紧急,是概念变更名称的原因之一。避讳是中国古代的一件大事,犯讳可能遭受刑罚甚至处死,一般人的名讳影响不大,但是皇帝的名讳就有影响到汉语词汇的可能。相传西汉吕太后名“雉”,所以改“雉”为“野鸡”,沿用到今天的口语中;官名常常因避讳而改称,如晋代不称“太师”而称“太宰”,就是因为避讳司马师的名讳;隋代不称“中书”而称“内史”是因为避隋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的名讳。最典型的是“代”字,在上古时期,“代”字只是朝代的意义,而没有世代的意义,在上古汉语里,“代”和“世”不同:“三代”指夏商周三个朝代,“三世”指祖孙三世;“二代”指两个朝代,“二世”指父子相传的第二代。区分严格。到了唐代,避讳唐太宗李世民“世”字,从此以后,世代的“世”改为“代”。还有其他的忌讳,如古人忌虎,所以称虎为“大虫”,今人忌蛇,所以称蛇为“长虫”。
(2)避亵:某些被认为秽亵的词语常常被改为比较“雅”的或比较隐晦的词语。如“小便。”《说文》:“尿,人小便也。”又叫“前溲”,又叫“小遗”。但是,如果事物本身被认为秽亵,改换名称也不能解决问题。过了若干时期,又要找一个更雅更隐晦的名称来代替它。有些人用更古的别名,如“旋”,有些人另造别名,近代大小便叫做“解手”,小便叫做“小解”。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帮母今音是什么?有无两种读法?
- 《广韵》的声母共有()个,韵共有()个。
- 构词法
- 柴门霍夫所创造一种国际辅助语叫()。
- 汉语史的分期是什么?
- 所有的动词都可以带兼语。
- 标点符号分为()和()两类。常用的标点符
- 单位词的应用范围都是一成不变的吗?如果不
- 短语按照层次可以分为()和()。
- 就借词的方式而言,“浪漫主义”“冰淇淋”
- 喉音
- 谈谈佛教对汉语史的影响。
- 因果复句一般分为()和()两类。
- 文艺语体的主要特征是()和()。
- 这是一个词牌名;该词牌下阙以三个三字短句
- 戏剧体的风格主要是()。
- 排比可以分为()和()两类。
- 常见的句子扩展与变换手段有哪些?
- 分句只能是主谓句形式,不能是非主谓句形式
- 如果以研究内容为出发点,语音学可以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