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精神生产的特殊性有哪些?
  • 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作为人类两种基本的生产方式,它们有着共同的性质和规律。首先,两种生产都作为人的生活活动,具有人的生活活动的一般特点,即自由自觉和创造性。其次,两种生产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活动。但是,精神生产作为“特殊的生产”,又有不同于物质生产的特征,主要是:
    (1)精神生产观念地创造对象世界。物质生产是源于人的物质需要,它所要获取的是物质价值物,人要取得物质生活资料,必须通过实践对外部世界进行物质性的改造。同时,物质生产是物质领域实际地改造对象世界和创造新的物质世界的生产,而精神生产则根源于人的精神需要,如对知识、道德、信仰和审美的需要,他所要获取的是精神价值物,它只通过意识活动对外部世界进行观念性的思索或体验,在此基础上创造一个观念世界。一句话,精神生产是在精神领域中观念地改造对象世界并创造新的观念世界的生产。
    (2)精神生产以符号活动来创造观念世界。物质生产的手段是工具,而精神生产的手段是符号。工具体现了人类科学技术的水平和物质生产的能力,符号是标示事物的代码,例如文字、语言,其功能相当于工具在物质生产中的作用。然而不同的是,文字、语言作为建构观念世界的工具,既是人思索世界的手段,又是构造科学著作、塑造文学形象的材料。总之,精神生产以符号为手段,因而它实质上就是一种创造观念世界的符号活动。
    (3)精神生产是富于个性的自由创造活动。物质生产始终受到物质世界客观规律即必然性的制约,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工具科学化程度的限制,不太自由;而生产力水平和工具科学化水平较高的阶段,例如大工业时代,生产手段机械化,生产方式群体化,作为生产主体的个体由于受到生产群体、生产工具、规范化生产程序等的制约和束缚,同样不太自由产品的个体风格往往被淹没,较少出现富于个性的自由创造。而精神生产始终保持着“精神的自律”,表现为“精神个体性的形式”,有利于个体的自由创造,因而马克思称之为“自由的精神生产”。特别是马克思称之为“真正自由的劳动”的艺术,这一特征表现得更加突出。正是由于这个特征,精神生产才显得更富有创造性和个性。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