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
- 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庄子认为仁义礼乐只不过是大盗"窃国"的工具。在这种制度下,盗窃钩者被杀死了,而盗窃国家的人却成了诸侯。法律、道德对"窃国者"不但起不了制裁作用,反而被其利用。这是庄子对儒家所讲仁义的深刻批判。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强调礼和法都是治国不可缺少的工具,“
- 太平之世不立刑
- 有其法者,尤贵有其人
- 春秋时期批判“刑不可知”,主张公开法律的
- 原情定罪
- 法家提出的口号是(),并成为法家思想的核
- 在我国提倡的一系列职业道德规范中,属于最
- 天人感应
- ()是墨家学派的著作总汇。
- 批判“或以为天有是变,必以为我有是罪”想
- 墨子和墨家学派所代表的社会阶层主要是()
- 西周穆王时期所制定的法律是()
- “法律无正条者,不问何种行为不为罪”的主
- 国家治理的坚实基础是()
- 章太炎对直接民权的态度是()
- 古代孝观念经孔子用仁的思想的补充发展,强
- 唐律中的“八议”是有关皇亲、朝廷高官等八
- 下列各项,不属于道家法律思想的是()
- 梁启超政治法律思想上的主张是()
- 简述孔子有关“以礼治国”的主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