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材料 l)货币羽化为资本的流通形式,是和前面阐明的所有关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的性质的规律相矛盾的。 … … 无论怎样颠来倒去,结果都是一样。如果是等价交换,不产生剩余价值;如果是非等价交换,也不产生剩余价值。流通或商品交换不创造价值。(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169 一 170 页) (材料 2 )货币转化为资本,必须根据商品交换的内在规律来加以说明,因此等价物的交换应该是起点。我们那位还只是资本家幼虫的货币占有者,必须按商品的价值购买商品,按商品的价值出卖商品,但他在过程终了时取出的价值必须大于他投人的价值。他变为蝴蝶,必须在流通领域中,又必须不在流通领域中。(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170 ? 171 页) 请回答:根据材料 2 说明解决上述矛盾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结合你所学的原理说明如何解决矛盾?
- 解决矛盾的条件是价值增殖既不在流通领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因为在流通领域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在等价交换的情况下,只是价值形式的交换,价值量没有变化;不等价交换,只能改变社会财富在不同资本家之间的分配,整个资产阶级占有的财富总量不会因此而增加。离开流通领域,商品生产者只同自己的商品发生关系,这种关系只能是一定量的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形成价值,但不能在这个价值之外增加价值。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能在流通领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关键是在流通领域中找到一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在生产领域不但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这种特殊的商品就是劳动力,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从而也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关键。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以下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不包括()。
- 真理为何具有客观性?
- 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
- 学习《概论》课要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抵御
- (材料 1)某企业为了追求效率,推行差别
- 工具理性
- 什么时候、在党的哪次会议上第一次提出科学
- 空间的广延性和并存秩序简单来说就是指事物
- 《共产党宣言》指出,人类历史上的任何社会
-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统治通过具体的政治制度
- 以下观点不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的有()。
- 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任务是()
- 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
-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
- 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如何理解发展及其实质?
- “一国两制”的概念是由()首次提出的。
- 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关键是()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