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黄庭坚论书果然有他独到的一面,听说他对书外学书也有过精辟的论述,是不是?
-
是的。关于他对书外学书的体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①“学书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无程,政使笔墨不减无常、逸少,只是俗人耳。余尝言,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主张“学书要胸中有道义”、“广之以圣哲之学”、“不可俗”,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学习书法的人一定要在人品、学问及胸襟上多下功夫,彻底改变自己的气质,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②“余寓居开元寺之怡偲堂,坐见江山,每于此中作草,似得江山之助。”美丽的自然界能启发人的书思,就好比怀素看到“夏云随风变化”、“听嘉陵江水声而草书长进”一样,黄庭坚也是善于从此中取得养料的。
③心怀清旷,无一事横于胸中。他说:“幼安弟喜作草,求法于老夫。老夫之书,本无法也,但观世间万缘,如蚊蚋聚散,未尝一事横于胸中,故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计较工拙与人之品藻讥弹。譬如木人,舞中节拍,人叹其工,舞罢,则又萧然矣。”他的弟弟黄幼安向他讨教草书之法,他就对弟弟说了一通这话。其内涵主要是学习书法的人要淡于名利,一任天机。所说“老夫之书,本无法也”一语,和苏轼的“我书意造本无法”一脉相承,可见宋人对于书法,一般是不主张苦学力求的。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