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试析“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的文化功能。
- 一种文化既有其民族性,又有时代性。一个民族自己创造文化,并不断发展,成为传统文化,这是文化的民族性。一个民族创造了文化,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它又必然接受别的民族的文化,要进行文化交流,这就是文化的时代性。民族性与时代性有矛盾,但又统一,缺一不可。继承传统文化,就是保持文化的民族性;吸收外国文化,进行文化交流,就是保持文化的时代性。所以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这个问题是会贯彻始终的。
为了保持文化的时代性,自20世纪以来,出现了一种提倡“全盘西化”的观点。“全盘西化”和文化交流有联系。现在,整个社会,不但中国,而且是全世界,都是西方文化占垄断地位。这是事实,眼前哪一样东西不是西方文化?电灯电话,楼上楼下,就说我们这穿的,从头顶到鞋,全是西方化了。这个西化不是坏事情。“西化”要化,不“化”不行,创新、引进就是“化”。但“全盘西化”不行,不能只有经线,没有纬线。“全盘西化”在理论上讲不通,在事实上办不到。
我们不能只讲西化,不讲“东化”。“东化”,报纸上没有这个词儿,是我发明的。我们知道,汉唐的时候,是“东化”的。因为世界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当时在中国。在明末清初以前确实有过东学西渐。不能只重视“西学东渐”而忽视“东学西渐”。根据历史事实,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东学西渐”从来就没有中断过。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引了西方传教士、外籍华人、留学生、商人等的注意,并通过他们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
在文化交流方面,中国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国家。从蒙昧的远古起,几乎是从一有文化开始,中国文化中就有外来文化的成分。中国人向来强调“有容乃大”,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只要对我们有利,我们就吸收。海纳百川,所以成就了中国文化之大。中外文化的交流,一直没有中断过。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于唐朝开元年间来到中
- 课堂中使用的语言要有意识地重现已学过的(
- 句子“你的衣服比我漂亮。”在比较类型上属
- 张伯驹曾倾家荡产,花费400两黄金买下西
- 在“她喜欢金首饰”这句话中,“金”的词性
- 明清文化与以往比较出现了哪些新的因素?
- 因为A,所以B。这是()的典型格式?
- 语言功能论是()提出的。
- ()假说认为,语言学习存在最佳年龄或时期
- ()记载西周初年在建造洛阳城时绘有洛邑一
- 被称之为是“儒雅商帮”的是?()
- 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国三大古建筑群的是()
- ()选官制度实行的是察举制。
-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 简述“四体二用”说,并举例说明之。
-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 《经传释词》
- 在构成民族的诸特征中,最重要的是()。
- 外国留学生在监就读,称为“()”。
- 历史上共有十个黄帝亲往曲阜祭祀孔子,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