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试述除草剂的选择性原理(举例说明)。
  • 除草剂在某个用量下对一些植物敏感,而对另外一些植物则安全,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选择性。作物与杂草同时发生,而绝大多数杂草同作物一样属于高等植物,要求除草剂具备特殊选择性或采用恰当的使用方式等而使除草剂获得选择性,这样才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农田。
    除草剂的选择性机制大致可划分为五个方面
    位差与时差选择性
    形态选择性
    生理选择性
    生物化学选择性
    除草剂利用保护物质或安全剂获得选择性
    位差与时差选择性
    1.位差选择性一些除草剂对作物具有较强的毒性,施药时可利用杂草与作物在土壤中或空间中位置的差异而获得选择性
    1)土壤位差选择性利用作物和杂草的种子或根系在土壤中位置的不同,施用除草剂后,使杂草种子或根系接触药剂,而作物种子或根系不接触药剂,来杀死杂草,保护作物安全,下列两种方法可达到此目的:
    A.播后苗前土壤处理法在作物播种后出苗前用药,利用药剂仅固着在表土层(约1-2厘米),不向深层淋溶的特性,杀死或抑制表土层中能够萌发的杂草种子(多数一年生小粒种子杂草的萌发深度一般在1-2厘米深),作物种子因有覆土层保护,可正常发芽生长。
    B.深根作物生育期土壤处理法利用除草剂在土壤中的位差,杀死表层浅根杂草,而无害于深根作物
    2)空间位差选择性一些行距较宽且作物与杂草有一定高度比的作物田(如玉米田)或果园、树木、橡胶园等,可用定向喷雾或保护性喷雾,使一些对作物有毒害的除草剂药液接触不到作物或仅喷到非要害基部
    2、时差选择性对作物有较强毒性的除草剂,利用作物与杂草发芽及出苗期早晚的差异而形成的选择性,称为时差选择性。
    例如,百草枯或草甘膦用于作物播种、移栽或插秧之前,杀死已萌发的杂草,而这两种除草剂在土壤中很快失活或钝化,因此可安全地播种或移栽
    形态选择性利用作物与杂草的形态结构差异而获得的选择性,称为形态选择性。
    植物叶的形态、叶表面的结构以及生长点的位置等,直接关系到药液的附着与吸收,因此,这些差异往往影响植物的耐药性。
    例如,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在形态上彼此有很大不同,见下表所示。
    双子叶与单子叶植物形态差异与耐药性

    生理选择性
    植物茎叶或根系对除草剂吸收与输导的差异而产生的选择性,称为生理选择性。易吸收与输导除草剂的植物对除草剂常表现敏感
    生物化学选择性
    利用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生物化学反应的差异产生的选择性,称为生物化学选择性。
    (1)除草剂在植物体内活化反应差异产生的选择性。
    (2)除草剂在植物体内钝化反应的差异产生的选择性。
    (1)除草剂本身无杀植物活性,在进入杂草体内得到活化,杀死杂草。如:可乐津(无活性),进入杂草体内,代谢成西玛津(有活性)。
    (2)除草剂本身有杀植物活性,在进入作物体内钝化,变得对作物安全。如氟乐灵(活性强)进入胡萝卜体内代谢成-脱丙基氟乐灵(失活)莠去津(活性强)进入玉米体内(玉米酮)代谢成“莠去津—谷胱甘肽”轭合物(失活)
    除草剂利用保护物质或安全剂获得选择性
    一些除草剂选择性较差,可以利用保护物质或安全剂而获得选择性。
    (1)保护物质
    目前已广泛应用的保护物质为活性炭。
    (2)安全剂
    商品莠丹(Sutan)=丁草特+R-25788
    扫弗特(Sofit)=丙草胺+CGA-123407
    骠马=威霸+解草唑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