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区域政策制定程序可分为哪几种?在不同的区域政策制定程序中,立法机构的作用有何不同?
-
一般而言,根据立法机构在区域政策决策中的参与程度与地位的不同,区域政策制定程序可分为五种,分别为不需协调程序、协商程序、合作程序、共同决策程序和同意程序。
(1)不需协调程序是指,区域管理机构向中央政府提出提案,政府依照一定法规决定是否采纳,而不需要通过立法机构。在立法机构权力小或制度不健全的国家,这种程序较为常见。
(2)协调程序是指,在区域管理机构向中央政府提出提案时,必须同时送交立法机构,并请其表达意见。
(3)合作程序赋予立法机构更大的权力,允许其有三读权,并赋予区域管理机构居中协调的任务。
(4)共同决策程序是为提高立法机构的地位所设计的复杂的决策程序。
(5)同意程序是指中央政府在作出重大决定前必须征得立法机构的同意的程序。
由不需协商程序→协商程序→合作程序→共同决策程序→同意程序,立法机构的作用是逐步增大的。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协调地方发展政策的具体规则有多重,根据发
- 区域政策问题大致出现在(),其作用是推动
- 替代效应
- 为了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美国联邦政府全面推
- 伦敦的内城地区政策所导致的是“地区繁荣”
- 区域政策评价方法选择的难点是什么?
- 自由主义在区域经济格局演变方面的理论拓展
- 完善、有效的监督与评价程序包括哪些方面?
- 收入效应
- 在地区间利益矛盾与冲突激烈时,一些国家在
- 简述中国区域经济冲突的影响。
- 在制定萧条区域政策时,一般可采取的识别标
- 1947年英国颁布实施“城镇与乡村规划法
- 资本再布局工具时将生产能力从一个区域转移
- 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新区域问题
- 比较工业园区与科技园区的异同。
- 一般而言,支持自然条件极端区域的政策措施
- 什么是区域额评价的综合方法?
- 根据佛罗德曼的分析,区域政策目标变化的基
- 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思潮可追溯到15世纪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