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单项选择题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1905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公派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
B、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
C、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
D、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
- B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申报》在某一时期陆续报道了几篇新闻,其
- 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立宪,裁撤军机
-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
- 2007年12月19日,我国第一个国家石
- 孙中山希望通过《临时约法》实行资产阶级议
-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
- 根据我国CPI的新变化,中央在2007
- “清军工程第八营二排长陶启胜查铺至第五棚
- 袁世凯同五国银行团签订的《善后借款合同》
- 1912年8月,宋教仁为推行政党政治和建
- 中山装袖口上的三个纽扣,寓意“三民主义”
- 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 下列有关西藏自治区自然环境的说法,错误的
- 在武昌起义中起了重要作用的两个革命团体是
- 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标志是()。
- 1851年与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
- 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问题是()
- 辛亥革命爆发前,长期深入湖北新军做宣传
-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巨变。
-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