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情况如何?
  • 外戚与宦官的斗争始于和帝永元四年(92),至桓帝延熹二年(159)。在汉中晚期权力高度集中,政治机制衰乱,皇权所倚恃的亲重,因凯觎最高权力,都力图挟持皇帝,控制朝政。外戚集团利用皇帝幼弱,掌握朝中大权。而宦官则利用皇帝逐渐成年,正欲亲政的条件,取外戚的地位而代之。这期间共发生大的斗争四次:
    第一次,和帝十岁即位,窦太后监朝,其兄窦宪掌握实权。和帝长大后,与宦官郑众合谋于永元4年(92)发兵消灭窦氏势力,窦宪自杀。郑众因功被封为侯,宦官开始居于重要地位。
    第二次,为和帝死后,其皇后邓氏立殇帝(过百日)、十三岁的安帝即位,其兄邓骘掌权。邓太后死后,安帝在宦官李闰、江京等人的支持下诛戮邓氏一族。
    第三次,阎皇后为了便于专权,与其兄阎显合谋,立不满一岁的刘懿(少帝)为帝。宦官孙程等十九人发动政变,诛杀阎显,拥立十一岁的济阴王保,是为汉顺帝。十九名宦官皆封为侯。从此,宦官专政,操纵朝廷。
    第四次,顺帝死后,梁太后临朝称制,梁冀秉政。他们先后立两岁的汉冲帝,八岁的汉质帝,十五岁的汉桓帝。梁冀把持朝权二十年,最后被单超、具瑗、唐衡、左悺、徐璜等五人合谋诛除。此后,外戚完全垮台,宦官掌握政权,直到公元189年,被袁绍兄弟消灭为止。
    这四次斗争都以外戚失败,宦官胜利而告终。宦官集团逐步加强,并独揽大权。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